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敬业奉献 > 2018

王全意:全心全意为市民,忠诚筑就疫情防控堤坝

撰写时间:2018-07-10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王全意,男,1970年4月出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防病团队严防死守着新发突发恶性传染病,在幕后守卫着市民健康,支撑城市运行。他们建立了覆盖全市全天候的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苗头,枕戈待旦,随时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构筑了保护首都市民健康的铜墙铁壁。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22年来,在甲流、H7N9禽流感,以及寨卡、黄热病、裂谷热等重大疫情出现时,王全意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防控一线,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处理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瘟情斗争。

  精业缘于敬业。每一个重大疫情出现,他和团队都要跟踪研究,从几例到几百例,建数据库分析,深谙疾病特征,传播规律,他科研成果卓著,开发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生物学全基因组检测等技术,建立了新发突发传染病快速识别平台,使北京能够快速确诊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及后续发现的首例裂谷热病例。

  悄然间,2003年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已过去15年,“突发传染病”对中国人而言似乎变成了有些陌生的字眼。然而,平静的背后,H5N1、H7N9、H1N1、MERS……凶险的新发病毒在近10年来从未停止过对人民健康的侵袭。正是由于一批疾控人始终忘我的奋战在疾病防控战线上,我们才能够抵挡住病毒一轮轮的攻击,将疾病消弭于无形,让人民享受健康生活。

  王全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防控的资深专家,一直奋战在传染病防控一线,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保障及科研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多次“奇迹”。

  2002年,那时他已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地区研究所工作2年,拥有一份报酬丰厚、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的工作,但他却毅然放弃工作回国,立志为人民健康作贡献,至今,他已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工作近20年,一直初心不改,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时刻以“治未病”为己任,甘作人民健康背后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22年来,每一个重大疫情出现,他和团队都要跟踪研究,从几例到几百例,王全意始终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防控一线,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处理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瘟情斗争。

  2003年和2004年两次抗击“非典”的工作中,他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和同事们从现场到医院、从医院到实验室,日夜奔波,深入病房对非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承担繁重的非典病例和疫情分析工作,负责起草新发病例分析和北京市疫情分析报告,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为平息非典疫情、维护北京的和谐与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全意曾说,流行病学本身就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要下乡调研、下现场采标本,经常一去要好几天,有时候采血可能要凌晨就起床,就跟卖早点的一样,要起早贪黑,但是自己对这份专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只要能够控制住传染病,不发生重大疫情,让人民享受健康,付出多少都无所谓,都值得。

  预防胜于治疗!历史证实,每过二三十年世界就会因病毒突变而引发严重的流感,病毒总是不期而至。王全意感到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者,肩负阻挡病毒侵袭的第一道防线重任,责任重大,退一步就是病毒肆虐,人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他时刻关注全球疫情报告,手机永远都是24小时开机,睡觉也要警醒着,一旦有疫情报告,不论何时、何地,王全意都要第一时间了解信息、部署工作。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同样要求职工的。

  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4月25日,王全意在搜索舆情时留意到当天的媒体报道,警觉地认识到这种新型流感可能对北京市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4月26日,他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向所有媒体和公众通报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甲流可疑病例的排查。面对这一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王全意作为传染病控制的部门领导,全面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极其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在甲流防控形势最紧张、工作量最大的半年里,王全意吃住在办公室,奔波在追踪、调查、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路途上,坚守在咽拭子样品的检测实验室内,伏案在撰写调查报告的书桌边,错过食堂的午餐、晚餐时间,他就靠一包方便面充饥,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开始工作,一个星期才能抽时间回家换洗一下衣服,所有的节假日都与同事们一起度过……为了有效控制疫情,为了守卫首都百姓的安康,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大家笑称王全意是一台不用加油的发动机。

  病毒,人们谈之色变。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高致病、高致死病毒病暴发,高传染性以及新的未知危险,总会给人们带来恐惧。对于未知的疫情,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王全意经常说,既然选择了传染病防控,就意味着与感染风险携手同行,就要为了人民健康不计安危,甘做人民健康背后勇敢无畏的“捍卫者”。

  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北京市作为疫情严重地区,王全意始终带领传染病地方病所的同事坚持在一线,每天虽然穿着防护服、隔离手套,由于要近距离接触病人、深入感染环境获取环境样本、病例样本进行检测,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隐患,为了尽快消灭“非典”,保护人民健康,在工作中却无视随时被感染危险以及“非典”病毒无药可治的实际,却始终奔波在医院和实验室之间,在首都人民和“非典”之间筑起铜墙铁壁,为首都赢得抗击“非典”战争作出了贡献。

  面对传染病的全球化趋势,新发传染病越来越多,工作中面临的未知风险也随之增加,对王全意的工作提出了全方位挑战。

  2010年,我国河南、山东地区新发现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咬病),2011年4月,德国发生由大肠杆菌o104引起的溶血尿毒综合征,2013年,我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流行。每当这些情况发生,王全意和他的同事们都再次投入一场新的战斗,面对未知的病毒,敢于亮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是王全意和他的同事们内心经常默念的一句话。“守护首都市民的健康是我们的工作,也是公共卫生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每多一份努力,市民健康就会少受一些危险”。公共卫生始终和国家政治、社会稳定联系在一起,正是在王全意和他的团队努力下,北京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北京市H7N9禽流感监测和2014年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处置工作受到时任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扬。

  王全意和他的团队不仅活跃在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的战线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还在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次保障任务,王全意都身先士卒,兢兢业业,勇于创新,不怕苦累,把人民安危和疫情归零放在第一位,拼尽全部精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正值备战奥运会的关键时刻。作为具有丰富传染病预防控制经验的公共卫生医师,王全意同志深感肩头责任之重,立刻分析灾区历年传染病疫情数据,赶赴震区后,立刻投入防疫工作中,深入实地开展检测,对如何开展震后卫生防疫的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援建单位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在灾民居住点开展针对发热、腹泻等症状的监测,对每一例发热、腹泻病例均进行调查,将可能的传染病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组织编制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分析手册》,加强灾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分析与利用。同时他还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引进预警分析软件对灾区传染病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提高地震灾区的传染病预警分析水平和能力,为地震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在国际奥委会对第29届奥运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的分析中,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是主要的风险之一。自2005年起,王全意就开始参与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传染病风险识别与分析工作,他精心策划、苦心孤诣,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对22种可能对北京市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的传染病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国际先进的矩阵理论模型,对各种传染病的威胁进行半定量分析,为奥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工作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开展了奥运会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中小学生早期预警监测系统、传染病相关药品销售监测系统、职工因病缺勤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行为监测等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提高了北京市传染病监测的水平。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他具体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工作,对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别是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建立了对涉奥人员和城市聚集性病例进行5种症状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系统,通过在93家奥运场馆内的157所医疗点和全市125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对涉奥人员、外籍病例和关联性病例进行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排查,发现了多起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线索,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将这些隐患及时控制,避免对奥运会造成不良影响,确保了盛会的顺利举办。

  经过7年的筹划、3年的艰苦工作、3个月的全力拼搏,王全意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保障难题,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奥运会卫生保障任务。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北京市报告法定传染病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40%,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公共卫生保障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光靠少数几个人辛苦工作难以满足首都2000万人口传染病防控的需要,必须建立完善的防病体系,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专业队伍能够更好地保护首都市民的健康”。王全意在工作中特别注重团队建设和对年轻同事的培养。经过多年努力,打造了一支专业水平高、攻关能力强、有责任感、能担重任的专业团队。

  近5年来,王全意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个人入选高层次卫生人才、十百千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被评为第八届“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他团队中的年轻同事也有多人入选科技新星等人才工程,并逐渐开始承担省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成为守护首都市民健康的栋梁之才。

  面对这些荣誉,王全意常讲,公共卫生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做得还远远不够好,选择了疾病防控工作,就是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直面危险,选择了忙忙碌碌,只要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的健康,就能把工作做好。在实际工作中,他也是这样践行的,正如其名,全心全意地为北京公共卫生安全倾注全部心血,为首都百姓筑起一座防控传染病的牢固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