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明,怀柔镇唐自口村的普通农村妇女,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有奶奶、公公、婆婆、叔公、婶婆,兄弟姊妹共十七口人。十九年来,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她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1993年,24岁的她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结婚后她在企业上班,爱人开出租车,儿子由婆母带着,奶奶婆也能搭把手,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当叔伯、大姑姐、小姑、小叔几家在一起过节时,大家开心融洽,使她更爱这样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一天夜里,婆母突然不省人事,因为发现及时,将婆母送往医院,并请来专家连夜为婆母做手术,但由于脑部出血量过大,术后一直昏迷不醒。这时已是午夜了,一家人都陪在医院里已经都很累了,她就劝家人先回家休息,一个人在医院侍候婆母,有事再通知大家。同时,把照看婆母事宜安排妥当,并向全家宣布她要辞去工作来照顾婆母,全家人都向她投来了敬慕的眼神。婆母是个善解人意的和善老人,她曾为这个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奉献过。作为她的儿媳,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婆母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不值的。自那天起,白天就她一个人照顾婆母。虽然婆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但她坚持每天给婆母洗脸、擦身、并在请教医生后,学着给婆母做按摩,为了让婆母早些醒过来,她时常在她耳边和她说话。同屋的病友和陪床的都以为杜艳明是她的女儿,她总是笑笑算是回答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她和家人的细心照顾下,两个多月后婆母终于醒了,但由于出血量过大,导致了半身不遂。对于这个和睦的大家庭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婆母出院后,作为大儿媳,她不攀不靠,也没有请保姆,毅然决然担起照顾婆母的差事。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她的决定大家赞赏,也时不时的过来帮忙。
大家都知道,人在长期患病时,脾气也很大,有时稍不留神,就会遭到婆母的打骂,特别是在夏天洗澡时,婆母极不配合,非打即骂,但杜艳明耐心劝说,细心的将婆母推进洗澡间,为了让婆母能洗澡和去卫生间,她们特意将洗澡间和卫生间改造成无障碍的。头几次,婆母特别不配合,打骂杜艳明,但她不生气,小心翼翼、轻轻的给婆母擦洗,换衣服,像哄小孩似的,和她讲洗澡的好处,忍着打骂,耐着性子坚持着每天为婆母洗澡,换衣服。
婆母吃饭也很挑剔,她最爱吃豆包,必须是自己蒸的,不吃买的,吃菜也是一样,爱吃的就拉到自己的跟前,连她的小孙子要吃,她也会用筷子敲他,骂他。遇到婆母不爱吃的饭或菜时,就会毫不客气把饭菜推到一边去,又是骂又是摔,这时,杜艳明就会放下碗筷,去给婆母做喜欢吃的。慢慢地,杜艳明总结了经验,每当做饭时,都先问婆母吃什么饭菜,给她做好后,再做其他家人吃的饭菜。几乎一天三顿饭都是两样。杜艳明想,顺着老人家,让她称心如意,心情舒畅了,病情一定会好转的。有时一家人正在吃饭时,婆母把屎拉在裤子上了,每逢这时,杜艳明都会将婆母推到卫生间,及时给婆母洗涮,换上干净衣服,并把脏衣服洗好晒上,一折腾就是一个多小时,等杜艳明吃饭时,饭菜早已经凉了,虽然有时真的感到很委屈和伤心,但反过来想想,婆母不是有意发脾气,而是病磨的,这样想想,杜艳明心理就豁然开朗了,8、9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老人。
杜艳明的娘家张各长村,和婆家只隔一条马路。自从婆母患病后,她没有住过一次娘家。有时与婆母开玩笑时说,明天您去老二家住些天吧,婆母当时就嚎啕大哭,并骂杜艳明说,你不要我了,你是坏人,我不上别人家去。这次玩笑的结果,给杜艳明的触动很深,也使她深深地感觉出婆母已经离不开她了。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老人家的认可,使杜艳明无比的欣慰,她的真心付出,也得到了全家人及所有亲戚朋友的赞许。
屋漏偏逢连阴雨,婆母的病情刚刚稳定,92岁的奶奶婆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住院治疗,刚入院几天,叔公又不小心将腿摔伤,也住进了医院,公公听了一着急、上火,也病倒了,真可谓祸不单行。杜艳明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好发动全家人和亲戚齐出动,她认真的做好分工,把家里和医院的老人都照顾周全,几天下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在家人及亲戚的照顾下,奶奶婆出院了。但是,二婶要伺候二叔,杜艳明就把奶奶婆也接到家里一起照顾,这更增加了她的负担。
丈夫在北京开出租车,她一个人在家要照顾儿子上学,就还要抽空给孩子辅导功课,又要照顾92岁的奶奶婆、半身不遂的婆母和右胳膊患肌肉萎缩的公公,每天的饭菜就够她伤脑筋了,奶奶婆不喜欢吃干的,每顿只吃粥、汤之类的稀饭。但光吃这些杜艳明怕奶奶婆的营养跟不上,就在粥里做点“小手脚”来保证奶奶婆的三餐营养。婆母还有个毛病,不喜欢吃剩饭,做得少了怕不够吃,做得多了又怕糟蹋了,所以每次做饭都要算计着做,还经常会有剩下的时候。杜艳明总是给其她家人做新的饭菜,她吃剩饭剩菜。奶奶婆不爱穿买的棉,杜艳明就学着给老人做,买来上好的棉花和布,抽空回家向妈妈取经,经过指导,她为奶奶婆做的棉袄、棉裤非常的合身,奶奶婆穿上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这个孙媳好,她说“现在的年轻人哪有会做棉衣的,可我孙媳就会做,少找呀?也很难的呀,我真的很知足”。公公也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奖杜艳明:“有好儿子不如有好儿媳,我这个儿媳很难得,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儿媳做到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杜艳明的大姑姐和小姑子及所有的亲戚也都夸赞她,当村里人和杜艳明说起公公表扬她的一番话的时候,她的内心十分感动,这是对她多年来所做的一切的最好褒奖。杜艳明还荣获了区级五好文明家庭和镇级“十大孝星”称号。
杜艳明一直认为,有的事情能等,有的事情是等不得的,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敬老人。她将始终如一的照顾好家里的每一位老人,让老人愉快、幸福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