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脸,短发,李文义的脸上总是写满阳光、温和与善良。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几句家常话,道出她孝老爱亲的心路历程。
孝敬父母,孝敬公婆,孝敬兄长,这位在“厚德村”——沈家营镇冯庄村长大的“厚德女”,用平实和厚重,在妫川大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孝”字。
传承孝道 敬养父母贴心贴意
“孝顺、孝顺,先顺再孝。”对于孝顺,李文义有自己的理解,与其他人以物质来表达孝顺的方式不同,李文义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慰藉。“在家里,我们都顺着父母的意思,只要他们高兴,我们就开心。”李文义说。在父母的晚年,想着法子让老人开心,是他们兄妹几人的共同目标。父亲卧床,行动不便,却想去看看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李文义家先后几次搬家)。当时私家车还很稀罕,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李文义骑自行车去曾经住的几个村寻访,联系好老屋当时的主人后,便托人找来“面的”。兄妹几个人陪父亲走访故居,看着父亲见到曾经的老邻居的高兴劲儿,李文义心里也充满了喜悦。
“我的心里好像有把锁,你们一来,锁就解开了;你们一走,就又锁上了。”李文义的母亲曾这样表达了对儿女的依恋。母亲患高血压多年,后来因脑干栓塞导致失语,情绪相当低沉。为了解开母亲的心锁,李文义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陪母亲说话,给她解闷儿,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父亲卧床十年,没有生过褥疮;母亲失语多年,也没让她感到过孤独。父母的愿望,李文义都努力帮他们实现了。
弘扬孝德 侍奉公婆尽心尽力
“为人都有双重父母,孩子,你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公婆,不能分出薄厚。”出嫁的那一天,父亲曾对李文义谆谆教诲。结婚后,李文义也确实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孝敬。
李文义的公公患有脑血栓,行动不便。一次,婆婆和丈夫都不在家,公公想解大手。“一开始不好意思说,但又忍不住……于是,我便使劲抱着他去洗手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步距离,可累得我一头汗。”那以后,公公更是把李文义当亲生闺女看。
公公去世后,李文义和丈夫商量,想让婆婆和他们一起住,免得老人孤单。2008年,李文义专门又买了一套房子,让婆婆进城生活。
传递孝心悌爱兄长同心同德
“大哥,咱爹咱娘走了,长兄如父,您就是一家之主,还有两天是父亲节,俺先敬您一杯,祝您父亲节快乐!”今年父亲节前夕,李文义举起酒杯,向大哥李成义敬酒。自从父母去世,李文义每周末都招呼哥哥姐姐到大哥家聚会。李文义心里始终装着整个家。想着大哥照顾父母几十年,哪儿都去不了,从2009年起,兄妹中排行老五的李文义就当起了“兄妹旅游团”团长,每年跟二哥大姐一起,换着地儿地带大哥出去旅游。
“其实孝和爱都是能够传递的。现在,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相继结婚。他们也像我们对待父母兄长一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兄长。这才是最让我感到自豪的事儿!”对于晚辈能传承上一代人的孝道,李文义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