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孝老爱亲 > 2013

陈艳玲:好儿媳精心照顾 瘫痪公公获新生

撰写时间:2013-12-23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陈艳玲,女,1973年出生,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马道峪村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多年来,她用真情悉心孝敬父母、公婆,帮老人们排忧解难,为年迈的老人撑起一片睛朗的天。

  结婚后,她一直和公婆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她常说:“公婆岁数都大了,他们年轻时经历了很多苦难,上了年纪应该让他们好好享享清福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她家的小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她的老公公突发脑溢血,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在急救室抢救的一个月里,她整日守在老公公病床前,等待老人苏醒过来。十几天的抢救,终于保住了老公公的性命,但老人始终不能说话,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天要帮老人换洗四五次床垫,倒屎、倒尿、擦洗、喂药、喂饭等更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但陈艳玲从不嫌弃,不怕脏、不怕累,没有一句怨言,只一心盼望老人早日康复。

  在生活上,她更是想方设法为老公公调理。饮食上都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每吃一餐饭老人要用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吃完饭后,她还要用清水帮老人洗口。为了让老公公早日康复,她几乎每天都给老人做全身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公公的病情慢慢好转。她怕老公公整天在家觉得闷,就时常和婆婆一起陪老公公出外去散心,无论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

  她经常说:“孝敬老人是做人之本。要带着感情,发自内心,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十几年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陈艳玲的悉心照顾下,如今老公公已经可以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干农活了。这让她们全家欣喜不已。

  老人上了岁数,唠叨在所难免。每当这个时候,她和丈夫都认为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要尊敬老人。虽然有些话,年轻人可能不爱听,但她深知:老人们绝无恶意。做儿女的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所以结婚十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她家兄弟2个,尽管已经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他们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他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孝敬老人。她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妥善处理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关系,使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这不但让街坊四邻羡慕不已,而且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柔肩担道义,妙手谱华章”,她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温暖笑容的普通农村妇女,但她却是一个用大爱呵护家人的伟大女性。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更加没有豪言壮语,凭借亘古不变的真爱,她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这其中饱含着传统孝道的真谛和陈艳玲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对平辈的理解和尊重,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一曲平实动人的孝老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