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三家店南街的居民都知道沈春荣,因为她长时间细心地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几年如一日,成了社区里的模范人物。
2000年,沈春荣的公公患病痴呆,由于家里人都要工作,也为了公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就把他送到了老年公寓。当时沈春荣退休后在石景山区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每隔一天都会到老年公寓看望公公。这样的状态持续没多久,她就辞掉了工作,专心照顾患病的公公。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六点钟沈春荣就起床开始为公公准备早饭。由于老人只能吃流食,她就特意从山里买来优质小米熬粥。熬好后再送到老年公寓。“好多人都说我辛苦,其实我自己一点都不觉得,照顾公公就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从各个方面为老人多想一些,让老人舒服一些,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沈春荣始终面带笑容。
一到老年公寓,沈春荣就开始了每天必须做的一套工作。为公公洗脸,刮胡子,擦身,喂饭。公公患病后,所有的这些事情就全部落在了沈春荣的身上。这种需要细心、体力又十分琐碎的事情,被沈春荣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2000年公公住进老人公寓,到2006年去世。这段时间,沈春荣风雨无阻,每天都到公寓照顾公公。她的行为让家人敬佩和感激,也让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们深受感动。“老年公寓的人都认识我爱人,他们都说我父亲有一个好儿媳,三伏天、三九天,一天不落地去照顾,真是很少有人能这么坚持下来。”沈春荣的爱人朱永利对她的付出倍加赞赏。
对于朱永利来说,沈春荣不但是持家有方的好妻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父亲患病由于有她的细心照料,让朱永利没有了后顾之忧,也让他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能够安心工作。
2006年的下半年,一向身体健康的朱永利突然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沈春荣又精心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朱永利回家恢复。每天沈春阳都扶着爱人在楼下做两个小时的康复训练,然而一年多的锻炼并没有任何起色,这让朱永利非常不能接受,心理上也越来越支撑不住了,原本健谈的朱永利变得少言寡语。看到这些,沈春荣当起了心理医生,给予爱人精神上的鼓励。她让爱人学习电脑,学习打字,看报纸,看新闻,渐渐地朱永利的病得到了恢复。
对家中两位亲人患病期间的精心照料,沈春荣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并付出全部的努力。她用实际行动对孝敬老人的美德做了最好的诠释,也使和谐小家庭的氛围感染了周围的人,成为社区中邻里学习的榜样。
2010年9月,沈春荣入选“门头沟区十大道德模范”
(责任编辑: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