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孝老爱亲 > 2011

徐桂兰:16年如一日默默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

撰写时间:2011-10-26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办

  在北京市海淀区稻香园西里社区住着一对普通夫妻,201154岁的妻子徐桂兰16年如一日,默默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闻富军,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爱书写“相濡以沫”的真情故事,用情诠释“执手偕老”的爱情宣言。

  20多年前,闻富军从部队退役来到海淀街道锅炉厂当了一名工人。刚上班不久,在一次意外的工伤事故中,他从15米多高的厂房上不慎坠地,造成了下肢高位截瘫。之后短短的两年里,他从希望的巅峰眨眼间坠落到人生的谷底,接下来的日子使他更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结发妻子不堪重负,抛下了3岁儿子离他而去;而此时弟弟又被检查出尿毒症卧病在床,等待手术;年迈的母亲拖着高血压的病体来回奔波,既要看护两个患病的儿子,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闻富军心里知道,自己是再也站不起来了,面对家里接二连三的变故,他不但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成了拖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连续数日不吃不喝,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正当闻富军濒临绝望的时候,家住四季青乡刚刚结束了一段不幸婚姻的徐桂兰经人介绍与他相识了,几次见面交往,生活中同命相连的两颗心越走越近。闻富军被眼前这位纤秀、善良的农村姑娘深深打动了,闻富军的聪明幽默也渐渐赢得了徐桂兰的芳心。徐桂兰不顾朋友的劝阻和家人的反对,毅然与闻富军结合,走入了他的生活。拉着刚刚过门的儿媳的手,婆婆一边感激的说:“孩子,苦了你啦!”一边招呼孙子改口叫徐桂兰妈妈。徐桂兰一把抱起孩子,望了眼床上的闻富军说:“妈,您放心吧,只要有我在,我一定会把他爷俩照顾好!”

  新婚生活应该是幸福甜蜜的,然而徐桂兰却要用她柔弱的双肩扛起这个家。婚后生活的艰辛,远远超过了徐桂兰的预想。除每天照顾年幼的儿子,最不能怠慢的便是丈夫,给他端屎、端尿,徐桂兰从没嫌弃过,给闻富军翻身、擦身,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到50公斤的徐桂兰每次摆弄比自己重近一倍的闻富军,总是累的满头大汗。肌肉萎缩,得褥疮是瘫痪病人的大敌,徐桂兰就每天坚持为闻富军泡脚、按摩。最困难的是,每次闻富军生病去医院,因为轮椅上公交和出租车都不方便,所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也无论路程有多远,徐桂兰每次都得亲自推着丈夫徒步往返,其中的辛酸只有徐桂兰自己知道。16年来,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虽然闻富军一直瘫痪在床,但是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身上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家中也没有任何异味。十几年来一直简单地重复着这样单调的生活,天天经历着一样的程序,徐桂兰没有在闻富军面前叫过苦、喊过累。她告诉记者:“人生难免遇到不幸,互相帮助、相互扶持也是一种幸福。”结婚至今,徐桂兰从未放弃过对闻富军伤病的治疗,大小医院、中医西医、民间偏方,她自己都记不清到过多少地方、走过多少路去为丈夫寻医问药了。虽然每次都同样面临的是失望,她却依然充满着希望。闻富军患病后,每个月只有数额不多的基本工资和低保补助,徐桂兰为照顾丈夫也不便长时间外出工作,因此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生活拮据。为了维持家庭基本开支,她干过小时工,也为居民接送过小孩。在不影响照顾丈夫的前提下,凡是挣钱的活徐桂兰都愿意去做。为减轻家庭困难,他们还协商把家中楼房最大的一间出租出去,自己挤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间。这10平方米的小屋,只有最简单的家具,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一个五斗桌,两把椅子。虽然清贫,但窗明几净,整洁有序,这里既是徐桂兰与丈夫风雨携手的生活空间,也是他们酿造挚爱的作坊。

  后妻难做,后妈难当。徐桂兰在全力支撑着这个破碎家庭的同时,付出了更大的博爱、宽容与温情,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努力尽着做母亲的责任,为他洗衣做饭,对他嘘寒问暖,精心照顾儿子的生活。她真情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也赢得了闻富军父子的信任和尊重,儿子在她悉心呵护下现已长大成了一名大学生。16年来,她一面照顾截瘫的丈夫,一面将儿子抚育成人,在街坊四邻都传为佳话。每每说起孩子,徐桂兰都很骄傲。“自从进门孩子叫我一声妈,他就成了我割舍不下的牵挂。虽然我不是他的亲妈,但现在我们相亲相爱跟一家人一样。看着孩子长大成人,看着老闻高兴乐呵,这就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我们虽然没有钱,但我们过得知足。”徐桂兰感触地说。近几年,不少爱心人士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社区为他专门修了残疾人坡道,每到周末志愿者都会来推闻富军逛街晒太阳,这已成为闻富军一周最期待和高兴的时候。政府每年为他解决两万多的医疗费用,海淀街道残联和社区居委会还帮助他配备了电脑、安装了互联网,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联通外面世界的大门,闻富军的生活已不再孤单,也一天天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有政府和热心人的关照,最难的日子都过去了,我们不想让大家再拿同情的眼光看这个家,也希望能用真情回报社会和大家。”徐桂兰平静地对记者说。在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旱灾水灾等开展的一次次社区爱心捐款活动中,每次都少不了徐桂兰参加捐助的身影,尽管数目不多,捐完后她总是觉得自己的脚步更轻盈了,心情更舒畅了。躺在床上的闻富军深情地望着对面的妻子,脸上洋溢着别样的幸福和平静,嘴边反复念叨着:“我遇上好人了!如果没有她,也就没有我,没有了这个家。”这么多年的风雨相伴,闻富军早已把对妻子的感激深藏在心里,他对妻子的爱也许难以用言语来表达。面对记者,徐桂兰没有豪言壮语,她平静地面对和接受着生活的考验。她告诉记者:“我什么事都往好的方面想。”5000多个日日夜夜,徐桂兰独自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重担。徐桂兰坦言,16年里她曾有过彷徨、有过绝望,但她仍坚强地走了过来,她知道,丈夫不能没有她,这个家不能没有她。尽管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徐桂兰的体力和精力已有些力不从心,但她却丝毫没有厌倦每日重复地为丈夫、为家庭打理一切。

  面对不幸,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徐桂兰始终相信,阴霾过后,总会有美丽的太阳,战胜困难,希望就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