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松,男,1968年5月26日出生,1988年6月1日参加工作,现为公交总队东直门站派出所民警,一级警督。1998年5月26日,参加工作10年后的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个入党的日子他永远记得,因为那一天正好是他30岁生日。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坚持用质朴的爱与关怀温暖着素不相识的孩子们,使他们无助和落寂的人生因此而美好。党员贺松的爱心故事从此展开……
电波里开始的18年真情
1998年12月,时任地铁分局天安门东站派出所团支部书记的贺松,通过调频广播电台了解到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正在为安徽贫困山区儿童开展募捐活动。山区儿童贫困的生活环境和渴望上学的热情深深触动了贺松,他决定帮助那些可怜、可爱的孩子们。作为派出所团支部书记,贺松带头组织所里的青年民警为孩子们捐款、捐衣物,两天时间就筹集捐款500元,衣物两大包。那年,贺松的月工资还不到800元,他捐出了200元。第一次捐赠后,贺松还主动与安徽潜县的贫困小学取得联系,于1999年11月,又为那里的孩子们捐赠650元钱还有过冬的衣物。安徽潜县一小的校长专程来到北京,在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举行的捐赠仪式上,从贺松手里接过捐赠钱物,并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从1998年至2016年的18年里,贺松通过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红十字会、青少年再生障碍贫血基金会、八一儿童医院、华新医院儿童先天心脏病诊科等多加公益组织和救助机构,持续为贫困儿童、重疾儿童捐款捐物累计10余万元。在捐赠的同时,贺松只要有时间,便会带着孩子们喜欢的食物和故事书去看望孩子们,陪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贺叔叔”。
与白血病女孩的生死缘
2007年6月,贺松通过青少年再生障碍贫血基金会了解到,家住房山良乡镇的一名8岁的小女孩身患白血病,父母都是农民,种地的收入十分微薄。小女孩的姐姐因为白血病于2005年去世,全家给姐姐治病已经欠下了30万元的债务,再无力负担小女孩的医疗费用。第一次去看望小女孩,贺松留下了1000元钱,当时他的月工资也只有3000余元。小女孩拉着他的手恳求:“叔叔,救救我。”小女孩渴望活下去的眼神使贺松辗转难眠。为了使小女孩得到良好的救治,那段时间,贺松只要休息,就跑到中华慈善总会、爱心基金会、各大医院等机构求助,并成功征得捐款8万余元;他还联系到在301医院工作的亲戚,帮助小女孩争取到了一个医疗科研项目,使得小女孩的救治费用由20万减免到5万余元。2009年,301医院通过专家会诊,宣判小女孩的病已经没有医治好的可能,这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一个女儿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女孩的母亲疯了一样地哭求医生,但限于国内的医疗水平,医生也无力回天。贺松于是通过在美国的朋友联系医生,并把女孩的病例和诊治情况寄到了美国。以当时美国的医疗水平,也只能将女孩的生命再延长5至8年,但其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医疗费用高达100万美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贺松发动朋友、同学、战友,从美国、香港带回最前沿的药物和保健品,尽最大可能延续女孩的生命。同时,贺松经常为女孩读故事、讲童话,缓解小女孩的病痛和心理压力。在贺松的努力和帮助下,小女孩的生命在保守治疗下又延续了3年。2012年,小女孩安静地离开了,离开前她还抱着贺叔叔送给她的布娃娃。
远在德国的牵挂
2004年7月,正在地铁2号线东直门站警务室开展工作的贺松接待了一个特殊的求助群众。那是一位邮电通讯学院大四实习的女学生。她问贺松要钱,称自己找工作应聘屡屡受骗,身上的钱被骗光了,手机又没钱了,她想给手机充值,好给在四川阿坝贫困山区老家的妈妈打电话,说她想回家。贺松给了姑娘100元钱,但听到那姑娘自言自语似地念叨“活着没劲儿”“不想活了”等等。贺松没有立即让姑娘离开,而是与姑娘聊起来。一边聊一边鼓励姑娘战胜眼前的困难。那姑娘特别不屑地说:“除非你能给我找到工作。”为了安抚姑娘的情绪,贺松答应下来,并发动身边的人一起帮忙。三天后,姑娘真的接到了联想集团设备供应处的实习生面试通知。姑娘喜出望外地参加了面试并通过了考核,对于这位姑娘来说,她的好运才刚刚开始。在联想集团实习期间,由于表现突出,集团决定派遣她作为唯一一名到德国分公司进行学习培训的实习生。同时,即将大学毕业的她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学校承认她在德国学习的过程纳入其研究生学历,并授予学位。如今,那姑娘成为联想集团常驻德国分公司的一名优秀员工,并在德国安顿下来,成家生子。至今,那姑娘还不知道贺松的电话,因为贺松没有让那个朋友告诉她。但是那位姑娘常常会从德国打电话给当年录取她的那位朋友,向他询问贺松的情况,表达她对那位慷慨警察叔叔的无尽感谢。她说:贺叔叔是她生命中的天使,为她搭建了从地狱到天堂的阶梯。
一份学费改变的命运
2010年3月,贺松通过战友了解到在平谷峪口镇有一家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大的姐姐正在念高三,弟弟念初中,其父亲双腿残疾,全家靠母亲一人当临时工维持生活。马上面临高考,母亲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女孩放弃高考,高中毕业外出打工养家,全家的钱只够供弟弟一个人上大学。女孩非常难过,她舍不得校园,更舍不得自己无数次憧憬的美好未来。原本学习很好的她成绩突然下滑,多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贺松找到了女孩的母亲,询问情况后,问她大学的学费需要多少钱。女孩的母亲也说不上来。于是贺松劝慰大姐说:“您就让闺女考大学吧,这么好的孩子不念大学太可惜了。她念书的学费甭管多少钱,我出。”那年,普通高校一年的学费少则也要4000元左右,相当于贺松一个月的工资。高考结果出来了,女孩顺利考取了北京工商学院会计专业,兴奋地向贺松报喜,是贺松给了她重生的机会。贺松从心底里为女孩高兴,并支付了女孩入学所需的一切费用3700元。女孩不忍心要贺叔叔的钱,准备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打工挣钱还给贺叔叔。为了让女孩安心读书,贺松积极与校方联系、与老师沟通,在学校农业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并在校图书馆安排了勤工俭学的岗位。看着女孩充满朝气地踏入大学校门,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贺松仿佛觉得是自己的孩子走入大学,无比欣慰。
入党18年来,也是贺松开始爱心帮抚的18年,他不留名、不拍照、不宣传,但他的爱心故事还是像阵阵花香渐渐飘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美好。翻开他的简历,贺松先后获得个人嘉奖17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3次荣获“市局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6次荣获“总队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但他一直默默地前行,把党放在心中,把爱落实到行动中。如今,贺松的爱心故事还在诉说着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警察职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