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助人为乐 > 2017

康玉波:4年间为农民工公益讨薪2500余万元

撰写时间:2017-09-05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网

  康玉波,男,1976年6月出生,门头沟区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2017年4月26日,在门头沟影剧院“庆五一慰问演出暨首届职工艺术节启动仪式”上,康玉波从区委领导手中接过首都劳动奖章和证书,在区委领导身边合影留念,此时的他激动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四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2013年初,康玉波开始了门头沟区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既是主任又是工作人员,这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面对的对象是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他要用自己在大学学的法学知识和房地产企业法务助理工作实践的经验,为农民工维权,做农民工的守护神。

  他刚到中心工作不久,就遇到一件棘手的求助,河北籍农民工王某在工地上,干活不到一个月,被钢筋刺中腹部,治疗时切除了20厘米小肠。王某多次向劳务公司讨说法,要求工伤待遇和赔偿,公司以时间短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加以拒绝。王某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康玉波。了解到王某的处境后,康玉波陪着王某与公司负责人见面,双方就调解展开艰难的谈判。在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伤残等级、赔偿金标准和后续治疗费用方面分歧较大。康玉波对公司负责人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指出了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王某因工受伤并导致伤残,适用《工伤保险条列》的赔偿标准。在康玉波有理有据的分析面前,公司负责人同意比照九级伤残标准赔偿,也愿意承担王某住院期间的治疗和后期费用。距王某到中心求助仅三天时间,王某拿到了工伤赔偿金、就业及医疗补助金、误工费和后续治疗费等共计8万元。

  这类事情如果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程序,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些认定和结论出来后,其中一方有异议,就要继续打官司,恐怕会花很长时间才有可能拿到赔偿款。通过调解,达成和解协议,可以避免双方对簿公堂等诉累,节省了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对双方都是双赢的结果。

  2013年年底,60名来自四川的农民工,来到惠农中心求助。他们在棚户区改造回迁房项目中工作了一年,工程完工后,包工头不但不支付工资,还玩起了“躲猫猫”。康玉波及时找到劳务公司,对方表示对此事不负责任,通过总包方终于找到了包工头钟某,协调总包方、包工头、劳务公司尽快结算工程款。但是调解过程一波三折,劳务公司先是说工程款总价难以核算,不足以支付工人工资,后来又拒绝在结算书上签字,最后同意签字,但是要求必须向其支付管理费。康玉波带领中心其他工作人员,反复对劳务公司劝导,摆事实、讲道理,终于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当调解成功时,他连续工作了30几个小时,为60余名农民工讨回薪金100多万元。看到农民工兄弟能够拿到钱高高兴兴回家,他觉得付出再多辛苦也是值得的。

  农民工是弱势群体,在他们的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因文化、阅历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引起群体性不稳定事件,对此,康玉波深有体会。

  2015年12月29日,安徽籍包工头胡某带领133人来到服务中心投诉。经了解这133人受雇于城建六集团,在北旅广场工地从事混凝土和木工工作,工程完工后,劳务公司并未支付劳动报酬,讨要未果,由于临近春节,农民工要回家过年,133人集体来中心求助。康玉波会同劳动监察大队来到工地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原来胡某等人的工作量一直未予工地进行核算,并索要撤场费等不合理费用,双方存在一定纠纷,所以未支付胡某等133人的工资。在接下来的几天,康玉波及中心工作人员与区住建委和监察大队一同对本案进行调解,由于监察大队和住建委的职能只是解决没有发生争议纠纷的部分问题,但双方产生纠纷争议较大,所以有争议的这部分都需要法律服务中心来进行调解工作。在接下来的调解工作中,由于双方对争议部分不能达成一致,致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农民工急于想拿到工资,有些人产生了焦躁情绪,并鼓动众人闹事进行非法讨薪。在新年假期中,多次围堵区政府、区信访办及工地大门。对此,康玉波与中心工作人员、律师一起,及时联系相关当事人谈话询问,固定证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导农民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还紧急协调联动相关部门,加班加点认真核算、依法调解。经过坚持不懈的调解协商,终于在2016年1月4日使双方达成共识,解决了双方存在的争议问题。当天下午,在相关部门共同见证下,133名农民工全部领到应得薪金共计337.5万元。康玉波的新年假期就是在调解的奔波劳顿中度过的。1月6日,时任区委书记韩子荣批示特别提出表扬。

  在援助工作中,有些案件的当事人上学少、不懂法,康玉波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使前来求助的申请人,满脸愁云而来,满面笑容而归。

  为了更好胜任惠农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康玉波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民事、刑事和行政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运用到工作中。他勤学好问,多阅卷宗,将书本知识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在不断学习中,对其所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能诉则诉,能调则调,诉调结合,效果良好。对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能信手拈来,准确无误,援助案件当事人无不表示感谢和满意。

  他所带领的惠农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也在成长壮大。由原来的一人到现在四人,有了受理更多更难求助案件的能力。

  2013年至今,服务中心接待农民工来访咨询3000余人次,为农民工朋友代书205件,为农民工组织专场法制宣传活动14场次。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760件,涉及金额3461万余元,成功为4497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557万余元。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康玉波的辛勤付出,受到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赞许和爱戴。康玉波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