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好人事迹 > 助人为乐 > 2010

杨景连:不坐班的社区主任

撰写时间:2010-11-26 文章来源:首都文明办

  在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东社区,提起杨景连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热心和乐于助人。他今年68岁,是社区居委会不坐班的主任之一,也是社区志愿者中最活跃的一份子,大家都亲切的称他“老杨”、“杨叔”或者“杨大伯”。他为人正直、乐观,待人热情、大方,凡有居民遇到各种问题,他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大家,大家也都愿意找他出主意、想办法。

  老杨平日里喜欢做些工匠活,年轻时就跟机器打交道,干各种技术活,还因此失去了半截手指,但是他很乐观,身为残疾人,他依然用自己的信念去照亮别人,给居民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2010年4月,社区主任和老杨一同进行入户走访,来到老干部杨桂新家看望老人。老人高兴之余向主任反映说自家报箱损坏,箱门关不上,个人信件隐私受到威胁,老人曾多次向邮局反映,但不知是何原因,始终没有修好。主任回来后积极与邮局联系,但邮局说无法修理。看到这种情况,老杨二话不说,带上自己的工具到楼下修理起报箱来,过往的居民看到都说:“您怎么自己修起来了?找邮局修得了,您这么大年纪,别累着了,又没人给您钱。”他听到后笑笑,说:“人这一辈子不能只为了钱。社区就是我家,大家的事就是我的事,能给大家帮上忙,我心里也高兴啊。”虽然年事已高,但老杨仍然保持着工作时的认真与专注,钻眼、上螺丝,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娴熟,毫不马虎。当人们都在家吃饭的时候,老杨却在楼下拧着最后一个螺丝钉,终于,报箱修好了。杨桂新老人知道这件事后非常开心、感动,满意的竖起了大拇指。

  老杨不只是会修理这些简单的东西,他做木匠活也是一流的。他做的鲁班锁在社区重阳节才艺展示展览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的各种创意作品还被选送参加了各种区、街级比赛和展示。如果说做木匠活是为了娱乐和兴趣,那么发挥这一特长修理好社区健身器械则是出于对社区的那份责任心和家园意识。社区里添置了各种健身器械,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健身器械上的坐垫却不翼而飞了,使器械无法正常使用,给居民锻炼带来诸多不便。老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默默的收集各种废旧木料,经过刨、削、打磨等多道工序,制作出了替代的坐垫,并且还涂上了油漆,使它们看起来和原装的一样。经常锻炼身体的居民看到后,都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老杨的手艺,更肯定了他关心社区、关心居民生活的那份心意。

  老杨在社区分管着教场口街9号院2号楼,他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2号楼的居民凡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对他非常信任,因为老杨真正把居民的事情放在心上,把居民委托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居民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都会去向老杨咨询,家里有些不愉快的事也会去找他唠唠,老杨总是不厌其烦的倾听、劝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一次家住2号楼的88岁老人黄惠舫突然生病,当时儿女不在身边,她最先想到的是找老杨。老杨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的赶到老人家中,及时把老人送到了医院,老人的病情得到了缓解。老人住院期间,老杨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每天给老人送饭,陪护老人。老人的孩子后来得知此事,再三感谢老杨,但是老杨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大家感动不已:“远亲不如近邻,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只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出院后,老杨还是常常去看望老人,给老人买她喜欢的食品,陪老人聊天解闷,老人的心情也好了许多。现在两家人处得像一家人似的和睦。

  居民百姓无小事,事事关系民生大计。去年冬天,老杨分管的2号楼3层的消防栓因天气寒冷而冻裂,管道里的水喷溅出来,几乎淹没了整个三层的楼道,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老杨和居委会其他成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和物业一同想办法修理冻裂的管道,并清扫了积水,一直忙碌到晚上六点多才基本将楼道里的积水清理干净。大家这才放心的下班回家了。本以为事情差不多解决了,可是没想到没有完全扫净的积水在夜里很快就结成了薄薄的一层冰,居民出门差点滑倒。于是3层的居民又找到了老杨。老杨二话不说立即动身找到物业,与物业协调,及时在楼道里撒下消雪盐。这件事才终于告一段落。

  社区里的杂事多,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都要靠社区来完成,像老杨这样的社区志愿者在政策传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年底,“九养”政策出台之后,老杨多次找到专管老龄工作的同志了解政策,并及时向居民传达政策信息,尤其是那些行动不便、足不出户的老年人,他们是真正的政策惠及对象。老杨便利用自己闲暇时间上门向他们宣传,使得一些老人及时得到了政策的优惠。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建立后,街道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不断开发餐饮企业作为老年就餐的服务商,给居民创造便利。但是社区情况特殊,回族老人多,对就餐有特殊的需求,为了方便回族老人吃饭,老杨又跑前跑后与附近的清真餐厅取得联系,为服务商和老人们牵线搭桥。

  老杨经常说:“社区就是我家,回到自己家给自家干活算不了什么,眼瞅着家里整齐、家人和睦,心情都好。以前上班没时间,现在退休了,我要用这辈子剩下的时间,尽自己一点力量,给自己家的社区做点事。”现在的社区有了越来越多像老杨这样热心社区事务,把社区当作自己家的人,他们在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同时,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实现,社区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美好。

  (责任编辑:张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