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身边好人 > 身边感动

海淀刘志恒:40多年义务理发5万人

撰写时间:2010-04-16 文章来源:海淀区文明办

  3月末的一天上午,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海淀区万寿路地区复兴路24号社区居民张大爷一边享受着“三八”义务理发队队员刘志恒的理发服务,一边高兴地和老刘唠着家常。这样的场景,在社区经常能看到。年已77岁的刘志恒阿姨是理发队的带头人,40年如一日,已为5万余人次提供了理发服务。

  幼儿园里的义务理发师

  “那时候,每家还不是一个孩子,大人工作又忙,根本就没时间好好打扮孩子,有的孩子头发都盖到了眼睛上,很不方便,我就提议幼儿园买个推子,给孩子们理发。我的建议被采纳了,并且很快就买来了推子,冬天时基本是每个孩子40天理一次,夏天就一个月理一次,老师把需要理发的孩子送来,理完了接回班里,再换下一拨。不仅孩子高兴,家长对我们的举动更是赞不绝口,说真是帮了他们大忙。”提及当年,刘志恒老人滔滔不绝地说到。

  刘志恒1954年来到复兴路24号院,成为机关幼儿园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员。1966年就开始义务给幼儿园的孩子理发。直到1988年底退休离开幼儿园,20多年时间里,刘志恒一直坚持给孩子们理发。一茬接一茬的孩子长大了,离开了幼儿园,又有新的孩子入院了。离开幼儿园后,孩子可能很快就淡忘了其他老师,但会理发的刘老师却一直留在记忆里。有的孩子理发认人,就认准了刘老师,上小学了,读初中了,还来找刘老师理发。因为她理的又利索又干净,还有款有型的,很帅气。

  “刘老可是我们社区的名人儿,大人孩子没有不认识她的,有这样热心的邻居,是我们的福分。”马老先生是刘志恒多年的老邻居了,也是刘志恒的“老客户”。

  居委会成了义务理发店

  “上世纪90年代还不叫居委会,叫家委会,1997年之前很冷清的,我去了后觉得场地很宽敞,大院里老人孩子又多,我们应该为大家干点儿什么,可除了理发我也没别的技术,就为大家理发吧!虽说理发不是大事,但每个人都离不了,尤其老人和孩子”。刘志恒离开幼儿园后,依然干着老本行,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除了老人、孩子,还将服务群体延伸到了大院的孤寡老人和重病老人。

  一时间,居委会里每天都热热闹闹,一些退了休的老同志除了理发,还来找老战友、老同事一起聊聊天,说说子女,谈谈时事政治、物价等,可以说,自从开设了义务理发项目后,迄今为止居委会都是大院最繁华的地点之一。每天,到居委会理发的人络绎不绝,随来随理。晚上下班回家了,还有人追到她家里要求理发,热心的刘志恒自然是来者不拒。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为垂危病人理发。有的病人生命垂危,家人叫她去给理个发,让亲人干干净净地离开人世,她不怕脏、不怕累,认真细致地把头发理好,直到家人满意。并且每次都认认真真记录下来,看着她那密密麻麻记录的小本,每年少说也有几十次。

  组建义务理发队

  在刘志恒的带动下,更多的热心人加入进理发师行列。刘志恒就带头组建了一支“三八”义务理发队,共13名队员。每年的春节、学雷锋纪念日、三八节、重阳节,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就集体出动,在社区居委会的门厅里,为居民理发。十几个“理发师”齐上阵,来理发的人基本不用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居民张大爷说:“我是他们的老顾客了,态度好,技术更是一流,边理发边聊天,很享受。”

  除居委会这块阵地,“三八”义务理发队还常年坚持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理发。刘志恒一人就承包了五名家庭病床危重病人的理发任务,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门服务,随叫随到。19号楼的刘大妈,身患胃癌,下楼不方便,平时不治疗时就在家休养,刘志恒定期去她家给她理发,给她理成小平头,看上去清清爽爽、精精神神的。直到刘大妈去世,刘志恒还去医院给她理了最后一次发。提起这事儿,刘大妈的子女就感动的不行。 

  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刘志恒个人就为幼儿园孩子、社区居民、卧床在家老人、残疾人、来京务工人员等理发5万多次,由于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志愿者服务之星”、“海淀区学习雷锋标兵”;2007年被评为“海淀区首届义工之星”。多次被社区评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