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厂桥派出所社区民警, 1997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2000年8月任厂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分管米粮库社区,自此该社区入室盗窃案从高发降为连续六年零发,被百姓称为“社区里的和平卫士”。凭着对群众的一腔诚心、热心和爱心,王川为辖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自2001年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热心亲民,做群众的贴心人
记者:据了解西城区米粮库社区是一个大社区,人口流动量大、治安情况也复杂。在您接管前,这个社区曾发生过多起入室盗窃案,您是如何把这样一个难治理、高案发区变成零案发区的?
王川:米粮库社区是一个常住人口5174人、2147户、流动人口260人的大社区,辖区内大部分都是平房,共有238个院门、11条胡同,2条大街,人口流动量大、治安情况复杂。到这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熟悉各户居民,了解群众诉求和社区治安动态、难点热点问题,这样做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面对如此大的一个社区,摸底了解居民情况的工作应该非常艰巨。
王川:是比较困难。我是从人口了解开始的。为了尽快熟悉掌握社区居民的整体情况,我要求自己随叫随到,有时,刚回到家里或所里,居民的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又立刻赶过去,平时一干就是一整天。这样,对我工作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我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就掌握了他们的情况,对于没接触过的居民,我则采取走访的形式加强对他们的了解,有些双职工家庭白天见不到人,我就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晚上时间到这样的居民家中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如此坚持了几个月,我对社区居民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那个阶段,居委会就是我的家,居委会的沙发就是我的睡床。
记者:通过对社区群众的采访,我们也切实感受到您把社区当作自己家来建设的那份感情与付出,很多群众都说,“您是把家都安在片儿里了,社区就是您自己的家”,得到群众这样的评价,您有什么感受?
王川:这是群众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记者:您是通过哪些努力得到了群众对您的认可?
王川:我对片儿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很快就能熟悉新来群众的情况。为了增加自己的亲和力,我在小事上也特别注意,遇到群众总是面带着笑意,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停下来主动打招呼。很多群众也都把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无话不说。由于得到了居民的信任,大家有什么事也都愿意跟我反映,工作开展起来方便快捷了许多。
记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民警,您是怎么理解这份职业的?
王川:我认为,作为一名民警,“民”永远都在“警”之上,要当好一名警察,就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刻关心居民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再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举个例子,我在工作中了解到辖区的一些孩子,在每个假期,都缺少交流活动的去处,还有一些孩子家长经常不在家,孩子们的安全令人担忧。于是我就积极想办法,将社区内的中小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了“假日课堂”活动,组织他们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到社区内的驻地部队参观、给辖区内的孤寡老人做好事,还组织他们与社区保安、治保主任一起在社区内巡逻,体验社区生活。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树立了良好的传统道德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进了社区团结、互助、友爱的浓厚氛围,得到了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倾心奉献,做百姓的守护神
记者: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米粮库的治安工作?
王川:米粮库作为平房社区,搞好治安防范,才是社区民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首先把社区工作重点放在解决院落无门的安全隐患上,挨家挨户地说服群众,讲明利害关系,动员大家出钱出力。对于生活困难的居民,我四处联系,跑单位、上厂家寻求支持帮助,竭尽心力。通过努力,我终于将七个新的防盗铁门立在了社区里,对有效地防止入室盗窃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固化屏障。
记者:除了安装防盗门,您还做了哪些治安防范的工作?
王川:从2001年6月开始到2004年8月,我与辖区多家单位反复协调,最终在社区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根据社区平房分布的特点先后在社区的4个胡同口安装上了铁栅栏门,同时还建立了治安岗亭和监控探头,实现了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使社区内百分之九十的平房院被包括在封闭监控范围之内。而且,在社区居民的支持下,社区里一共推广安装了320把报警锁、300个门磁报警器,重点户的安装率达到了100%。平房区创建平安社区的经验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更重要的是居民的安全感大大增强,有效预防了入室盗窃刑事案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社区信息化工作在我的倡导下也逐步根植于社区防范工作中,经过几年的完善,通过我广泛采集各类基础信息、电子地图地址信息,实现了对社区人、地、物、事、组织的信息化管理。
记者:构建这么完善的安全体系,您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王川:在实现构建安全社区的过程中,我深知广泛动员全体居民共同防范才是根本。为此,我调整了242个院长,30个楼门长,这些新任的“长”们真正成为了社区治保的骨干力量。同时,我还动员组织了40余名年富力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社区居民成立了社区夜巡队,专门负责社区夜间治安巡逻。
记者:我们知道在奥运安保期间, “米粮库社区安保志愿者团队”,实现了奥运安保期间“零发案”的硬目标,您能介绍一下这个工作经验吗?
王川:在奥运安保期间,为实现社区“零发案”目标,我先后整合了辖区内多家单位人力资源,组织社区居委会、治保积极分子成立了由352人组成的“米粮库社区安保志愿者团队”,建立了社区三级防控网络,实现了奥运安保期间“零发案”的硬目标。在国庆60周年安保期间,我带领安保团队成员值班巡逻、坚守岗位,为营建良好的国庆安保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诚心为民,做居民的调解员
记者:在社区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纠纷,您认为该怎么处理?
王川:我认为,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类矛盾纠纷时常出现,处理不好会对整个社区的和谐、安定构成影响,进一步引发深层次问题的发生,因此群众诉求必须做好,这是群众的期望,更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需要。要做好调解工作,必须有思路有方法。做工作最重要的是公平公正,让群众信服,还有眼里有活,能看出问题,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在平时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群众才能和你贴心,才能信服你的调解。我认为,做好调解以外的工作,才能更好的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解决过的纠纷案例吗?
王川:2008年奥运前夕,我成功化解了一起市、区领导高度关注的房屋拆迁纠纷事件。事件处理中,无论多晚、多累,我也会为化解矛盾奔波。我曾10余次入户谈话、3次陪同去法院调解, 我的耐心和诚恳,也深深感动了当事人,在奥运即将召开前的第11天,这起矛盾最终被成功化解。事后,当事人一家来到西城分局给我送上一面锦旗:“化解恩怨露晴天,真诚助人暖人心”。
还有一件事,2009年除夕,辖区内两户居民闹矛盾,其中一户玻璃被砸,为了让两家人都过个好年,我不仅连夜调解纠纷,还赶紧帮当事人找房子过渡,最终化解了矛盾。
记者:这些年,您一共解决过多少起矛盾纠纷?
王川:妥善化解的激化的矛盾纠纷有16起。
记者:您怎么评价现在的米粮库社区?
王川:米粮库社区充满了和谐氛围,邻里矛盾逐年减少、警民关系更加融洽。我们这个社区在2003年被首都综治委评为“首都平安示范社区”光荣称号。
记者:这里面有您很大的努力,这些年您获得过哪些荣誉或者奖励?
王川:非常欣慰我的工作能得到领导、群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也有一些媒体对我进行过报道。我先后收到锦旗8面,表扬信100余封,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 “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爱岗敬业为人民”, 这些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当然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记者:您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不是就比较少了?
王川:孩子骨折生病不能陪在身边,我自己多年小肠疝气不能入院治疗,常常是忙于社区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天不回家。我只能说:我心中无我,群众心中有我;我心中有我,群众心中无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对我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您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王川:也谢谢您,保障社区安全,解决群众困难是我的责任。
【编后语】
做好人真的不难,发现身边的好人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自中央文明办连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由首都北京推荐的一个个“好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为此,本站推出“身边好人系列访谈”专栏,您用双眼发现身边的好人,我们用访谈展现好人们的风采……
(责任编辑:林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