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花是朝阳区惠河东里社区的居民,虽然已经66岁,但她仍活跃在社区内,并一直担任社区党委委员和第三党支部书记。她通过丰富社区活动,让原本没有了生气的社区变得生机勃勃。王成花作为社区党委委员、支部书记,始终做到退休不退岗,始终把维护小区的平安、和谐放在心上。
改善社区居住环境
记者:您担任社区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之初,社区整体环境是怎样一个状况?
王成花:当时在我们的辖区里,有很多都是老旧小区,环境十分混乱。我们防腐厂小区建立于1958年,20世纪初工厂倒闭,社区没了管事人,下岗的居民又无事可做,生活难免出现矛盾和纷争。不少家庭还开始在院内养起了鸡、鸭和鹅、羊,楼道里牲畜的屎到处都是,这让小区变得臭味熏天。
记者: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您是怎样着手改造社区居住环境的?
王成花:我们首先着手解决私自养家禽畜污染生活环境的问题。我们多次到养牲畜的家庭做工作。碰到不理解的居民,我们就反复讲道理。有一户养鸡的家庭很难说通,我让他杀了鸡,自己炖着吃,他就说家里一次吃不了一只,我就反驳他,让他放冰箱里,每次吃一点。就这么一来二去他说不过我了,才同意处理了他家的鸡。另外,考虑到给下岗的居民找点事情做,同时活跃社区气氛,我组织了秧歌队和太极拳队,发动大家一起参与,这样也让下岗心烦的人找到了快乐。
奥运夜值班忙巡逻
记者:老旧小区的安全始终是个大问题。你们社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王成花:确实是这样。我所在的小区,原本是一个老宿舍楼,后来转为社区管理形式,整个社区没有保安。为了保证居民安全,退休以后我就常年坚持义务巡逻。
记者:据这里的居民反映,您在奥运时期是最忙的,奥运会开幕式都没能看上,是吗?
王成花:是的。奥运期间我一直正常值班。奥运会开幕式当天,社区的居民都守在电视机旁,等待开幕式的到来。虽然我也很想看奥运会开幕式,但是如果都去看了,不就没人巡逻了么?万一有外人进来,对所有居民来说就是安全隐患。就这样,我在奥运会开幕式的两个小时间里巡逻了整个小区。
记者:事实上,那段时期您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可您依然坚持带病巡逻,保卫小区安全。请您讲一下当时的情况。
王成花:奥运期间我刚做完结肠腺瘤手术未痊愈,但惦记着社区的事情心里特别着急,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忍着疼痛毅然决定出院。我迫切的想要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奥运服务中来,尽我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记者:奥运期间,为了社区的安全,您不仅晚上坚持巡逻,白天也没有丝毫懈怠,是吗?
王成花:是的。白天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反而不像夜晚那样谨慎了,因此安全隐患其实更多。奥运值班期间,正赶上是北京最炎热的天气,我们制定了中午加强值班力量的措施。一天中午,正在大家值班巡逻时,忽然听到喊声“有人偷衣服了”,我们值班人员赶快跑过去,当场抓住小偷,避免了居民的损失。
记者:为了小区的安全,你们早已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了。您知道大家后来都怎样评价你们的吗?
王成花:通过这件事,社区居民对红袖标志愿者的评价越来越高了,他们都说“社区有这么一支队伍,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放心”。我们听了心里特别的高兴。
记者:您的举动一定影响和带动了很多居民加入到服务奥运的队伍中来。
王成花:许多居民跟我抱着同样的想法,为了奥运期间社区的安全,纷纷报名参加了服务奥运活动。巡逻队员从原本的十几个人,一下发展到将近70人。通过分组及划分,社区巡逻队就这样成了形,居民轮流值班,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也调动了大伙的积极性。
记者:你们还有自己响亮的口号是吧!
王成花:是的,奥运前期我们社区在全体志愿者动员会上提出口号:“奥运60天,党员勇争先,积极行动保家园!”。我时时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党员要以身作则,站好家门口的岗,让防腐厂巡逻队成为一支活跃在小区内的旗帜。
记者:可以看到,奥运精神在你们社区里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发扬,您是怎么做到的?
王成花:由于奥运会的召开,我们对巡逻队的人员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挨家挨户走访,起早贪黑,探寻居民对她们的需求,同时将奥运精神宣传到各个家庭。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每次回到家中都是拖着已经迈不开步的双腿。但是能把奥运精神深入宣传到社区,到每个家庭中,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者:听说后来繁重的工作让您的身体再一次遭受了痛苦的打击是吗?
王成花:我患有多年的腰腿酸痛及胃下垂,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后来病情加重就住进了医院。而出院的第二天正逢社区组织的“周末清洁日”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没有丝毫犹豫,活动当天早早的来到工作站等候,瞒着大家参加劳动。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自己年龄不饶人,更重要的是大病未愈,没多长时间,汗水浸透了衣服,脸色惨白,浑身没力气。周围的居民注意到了我的情况,再也瞒不住了,我只好将实情告诉大家。不过,我还是坚持跟大家一起参加社区活动,直到身体承受不住瘫坐到地上。
记者:听说,当时在场的居民中有人甚至哭出了声,更多的人对您竖起了大拇指。您付出这么多,动力来自哪里?
王成花:我常跟党员同志们说,党员的称号不容有半点马虎。大家的理解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源动力,只有这样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
打扫院子被蜂蛰
记者:您每天都坚持扫院子、拔草,为院子里的花浇水。听说您还因为扫院子、拔草这些事受伤住院。这是怎么回事?
王成花:那是去年,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花园里拔草,刚把草拔掉,一个有网球大小的马蜂窝就显现了出来。马蜂的庇护所被拔了,它们自然不会甘休,一大群马蜂冲着我就冲了过来,已经来不及跑了,只得捂住头。事后我的后背被马蜂蛰出很多大包,涂了近一个月的药,包才渐渐退去。
记者:是您无怨无悔,用个人的牺牲保护了更多的人。
王成花:困难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需要的时候做得出来,这是我的座右铭。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刻刻不能降低标准。
记者:除了社区日常事务,你们的支部生活也安排的丰富多彩,能具体谈一下吗?
王成花:我们党支部每年都会为支部老党员过生日,并送去生日的祝福,此外还会去看望在医院和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为他们带去支部的温暖。很多老党员会激动地说:“连我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生日了,你还想着我……”。能让老人真切地感到幸福和温暖,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记者:听说您和您的支部还创新形式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王成花:2009年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第三支部始终心系老龄、服务老龄,努力探索新方式和新载体。我们建立了电话联络网,充分利用电话联络网和手机短信加强沟通,一个电话,一句问候,随时解决问题和需要,切实让党员同志们体会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关心。
为民解忧身先士卒
记者:您为民解忧、调解纠纷在社区是出了名的。面对社区纷杂的邻里纠纷,您是如何处理的?
王成花:由于我们老旧小区的特殊性,经常有一些邻里纠纷,而每每出现这种情况,我要第一个冲在前面,直到问题彻底解决。比如,防腐厂离休人员杨书春,由于对三年以来工资、待遇调整的不满意,纠集几十人到国资委上访告状。得到信息后,我对他进行多次劝说,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终于打动了他,最终他当面承诺放弃这种想法,从正当渠道解决问题。
记者:您不仅解决纠纷,社区里一些困难家庭的生活问题您也尽心尽力协调解决。
王成花:对,我们要兼顾每个社区成员的生活状况,保障他们在社区可以幸福的生活。我们小区里有个居民王占贵,曾有过吸毒史,没有工作,生活困难,外加一个儿子在上学,对这个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我知道消息后联系物业、做周围居民的工作,为他提供了一块能自食其力的场地,确保了重点人的稳定,也为社区解除了后顾之忧。
记者:听说长期以来社区里闹得要离婚的老夫妻、婆媳之间的矛盾,经过您的调解,都和好如初了。您有何感受?
王成花:我做的这些平凡的工作,对稳定小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
记者: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牺牲小我为大家无私奉献,您觉得值得吗?
王成花:我是干工作来的,不是养老来了,把居委会当作我的家就是我工作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身先士卒,为社区分担重任,为群众排忧解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服务好党员群众,维护好小区的稳定,创建和谐社区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这是您的心声,一直以来,您是这样想的、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热心奉献、发挥余热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王成花:我也谢谢你们的采访。作为一个老党员,能在有生之年多为大家做点事,我也是很高兴的!
【编后语】
做好人真的不难,发现身边的好人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自中央文明办连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由首都北京推荐的一个个“好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为此,本站推出“身边好人系列访谈”专栏,您用双眼发现身边的好人,我们用访谈展现好人们的风采……
(责任编辑: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