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1-25白岭关长城
白岭关隘口券门
白岭关是古长城上的一道关口,海拔916米,地处密云区新城子镇头道沟村北。古长城犹如一条飞腾的巨龙,把强健的身躯俯卧在白岭关的山梁上。白岭关山梁呈“V”型,东西两侧山梁向高处延伸,山势险峻陡峭,别说攀爬,就是看上一眼都会产生恐惧感。万里长城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攀爬在山梁上。往东去了天云山,往西去了司马台。
白岭关上的那个大大的“V”字是一处隘口,用城砖券了一个窄小的门洞,里高约八尺,宽约5尺,供进出口里关外的人出入。我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到过那里,当时门洞四周早已残破了。
一
居住在古长城脚下的人以古长城为界,把古长城以南称为“关里”或“口里”,把古长城以北称作“关外”或“口外”。白岭关以南归属北京市,白岭关以北归属河北省。白岭关南距山下的公路7里,其中有5里是陡峭的山路。白岭关北是一条10里长的山谷叫大南沟,沟外有一个村庄叫侯营子。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归属古城川乡管辖,八十年代农村搞乡镇撤并,现归属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乡管辖。
白岭关是一座大山,因为山坡上生长着一些柏树,被称作柏岭关。因是长城上的一处隘口,早已被标注在明代的军事地图上了。由于山石呈白色,特别是到了山顶那部分,整座山体都是白亮亮的白砬子,竟然看不到泥土和植物的存在。随着年代的远去,当地人早已把昔日的柏岭关改叫白岭关了。
白岭关是由一座陡峭山体堆积起来的一条东西向的山脊,山脊的底部南北长度可达一千五百米,顶部的南北长度则不超过七米,东西长度不过十五米。人们要想到达山顶,必须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最险路段是接近白岭关的那部分。必须在一面40度的斜坡砬面上躬身爬行,且步步登高。
白岭关上的这段长城和隘口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三镇边务总要》称:“柏岭安砦,庙儿岭、北高墩、狗皮岭,路通单骑,迤西墩俱山,空险”。白岭关这段长城全长2500米,长城上建有敌楼、烽火台和戍城士兵居住休息的地方。随着岁月流逝,风蛀雨蚀,长城上的这些配置早已不复存在了。拱券门只有南面完好,北面已坍塌一半,但依然屹立在山脊上,为进出口里关外的行人提供着方便。看着它衣冠不整的神态,会让行人回想起古长城的往昔岁月。沿着隘口南侧东山坡可登上隘口的顶部,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色。古长城延绵起伏一万里,其所到之处都会演绎出无数个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白岭关这段长城也不例外。
在白岭关西侧的山体上有一处奇特景观,在距山顶5米处出现一个山洞,洞高5米,宽3.5米。这是古代由熔岩作用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地质学上称为“天然桥”。这个洞穿山而过,斜穿山体,北口高南口低。从南往北看去,看到的是一片灰白色的天体,当地人把这段山称作“窟窿山”。白岭关隘口西侧的古长城就修建在窟窿山上,可谓神奇壮观难得一见。在这座窟窿山西北方向约20里处也有一座窟窿山与之对应,在两座窟窿山之间就演绎出一个弥留久远的民间故事。
据传在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二颗太阳,轮番出现在天上,没有白天和黑夜,晒得大地干裂,禾苗不长,人们不停劳动,得不到休息,不知累死了多少人。后来,有位巡游的神仙把这件事禀报给了天宫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下凡为民除害。
二郎神下凡后,看到十二颗太阳在到处乱跑,决定担起一座座大山把太阳压住。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赶,十二颗太阳被二郎神压住了十一颗。正当二郎神担起两座大山追赶最后那颗太阳时,玉皇大帝派天兵传下谕旨,留下一颗太阳供人间使用。二郎神只好放过了最后那颗太阳,撇下两座大山回天庭复命去了。由于二郎神在担山赶岳追太阳的过程中,不断把大山担起又放下,在北方大部分地区都留下了“窟窿山”。白岭关上的这个窟窿山只是众多窟窿山中的一个。
白岭关东侧有一段山梁叫狗皮岭,传说中原人去北方必须经过这道岭。由于山岭太高太险要,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在翻越山岭之前需穿狗皮做的衣裤防寒,不然就翻不过那道岭,“狗皮岭”就此得名。
白岭关山体庞大,山体的表面裸露着各种形状不同的山石。上世纪九十年代,居住在岭南的头道沟村民决心靠山吃山,望着村后这座颇有名气的大山和那些裸露的山石,打起了把白岭关开发成旅游风景区的主意。他们把山上的石头进行排查,根据形似某种物体予以命名。“熊吼石”、“白龙戏水”、“鳄鱼石”、“海豚石”、“情人石”等人文景观被标注出来,想用此法招徕游客。只是由于村里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又招不来投资商,没有成功。
二
我对白岭关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处在贫困时期,贫困到连找个对象都很难。为了摆脱贫困,绝大多数农村女青年远嫁进城,农村男青年娶不到当地的媳妇,只好成帮结队到关外讨媳妇。那时我也没媳妇,经媒人介绍,跑到白岭关以北的侯营子找到了我现在的妻,她姓杜,满族人。自认识以后经历了两年多的马拉松式的恋爱过程,最后结婚。当时我们两家都很穷,为了节省车费,我们彼此往来时不走巴克什营至古北口再至曹家路的那趟班车路线,为的是能够省下3元车费。而是抄近路从头道沟村攀登白岭关,过关后还要走上10里羊肠小路到达侯营子。在恋爱的两年时间里及至婚后的许多年里,我因各种事情往返穿越白岭关不下20次。
我家居住在曹家路,距头道沟村13里,可步行可乘车到达头道沟村。每当我站在头道沟村头,抬头遥望如在云端的白岭关,想到将要攀爬上去,心里就打怵。因为山路太险陡,有的路段根本没有路,只是在石砬子上跳来跳去。有的路段是用石板搭成的,石板紧贴崖壁,外面是陡坡,看着眼晕。行走时身体需紧靠里侧,双手还要不断地抓住生长在崖壁缝隙里的植物,小心翼翼地通过。夏季攀爬会出透一身热汗,冬季攀爬又会冻得要命。如果身上再带着物品,又会增加三分罪受。
每当我攀登在白岭关的羊肠小路上,奔走在17里长的北域之路,我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两千多年前西汉那个张骞通西域的孤单身影。虽然目的不同,但我们所经历的艰难却相似。张骞通西域打开了一条中原通往西域的通商丝绸之路,让两地之间的商业贸易频繁往来。我通北域打开了一条关里关外的通婚之路,自从和妻结婚后,又兼任起媒人之责,在我们的撮合下,先后把5位口外姑娘娶进了关里。又加上其他农家姑娘的效仿,四十年间不下20位白岭关外的姑娘嫁进了关里,通过联姻,让两地人民频繁友好往来起来。
每当我大汗淋漓地穿越在白岭关上,我都会坐在古长城的身边休息。坐在前人搭好的石凳上,背靠古长城大口大口地喘粗气。我也曾多次爬上白岭关长城的顶部,看遍长城内外的山山岭岭,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情怀。
婚后五年,我和妻因一些家庭琐事闹起了矛盾,彼此各不相让,几乎到了离婚的成度。妻一气之下返回了关外的娘家,为了找回她,我再次攀爬多年不走的白岭关,走上了17里长的寻妻之路。
那次我没能找回妻,徒劳而返。当我从北坡再次登上白岭关,穿过券门,来到长城南面时,已是下午五点钟的光景了。太阳已经西斜,白岭关的山谷间已被阴影笼罩,白岭关上因地势高依然被阳光照耀。我站在阳光下的白岭关身边,用手抚摸着那块块厚实的城砖,回想起我与妻多年相恋的艰辛历程,回想起过去我们一起坐过的石凳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抚今追昔,我心酸眼热,泪水夺眶而出。点点滴滴的泪水抛洒在白岭关的脚下,石凳上,城砖上……我有许多话要向白岭关提问,我有许多委屈要向白岭关诉说。这时我记起了唐朝文学家·诗人陈子昂的诗句“望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在白岭关静默了很久,直到心情平复了,才慢慢走下了白岭关。后来,妻又回到了我家,但那次经历却刻骨铭心,像白岭关上的一块城砖,重重地压在我的心头。
三
时间在飞逝,转瞬间四十多年过去了,人生经历的有些事情可以忘掉,有些经历过的事情却难以忘掉。当我捯着岁月的时序梳理记忆时,发现白岭关顽固地值守在我记忆的深处,是那么的明朗、清晰。与白岭关四十多年的交往历历在目,恍如昨日,挥之不去。
现在,经济条件好转了,有事再去白岭关外的侯营子,已经不再攀爬白岭关了。而是乘坐河北白旗乡的一辆公交车 绕道古北口,再转乘去侯营子的个体客运车,路途100里,比攀爬白岭关远出60里,乘车费30元,是四十年前乘车费的十倍,但为了赶时间,少受累,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乘车。
每当我乘车路过头道沟村头时,一双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望向白岭关。去寻找昔日的生活足迹,去感叹我为攀爬白岭关付出的辛苦和数不清的汗水。同时我也在关注着白岭关的今夕变化,用敬仰与感恩的心去安抚她。
春天,白岭关的山坡上开满了野樱桃花、鸡翅膀花、百合花、金盏花、杏花、桃花、梨花、李子花、苹果花……
夏天,小溪从山涧流出,清澈见底,穿过村子,汇入村前的安达木河。
头道沟果园可同时接待大小客车30辆,游客500人。秋天300亩优质苹果成熟,产量25万公斤。口感好、皮薄,受到游客的喜爱。
冬天,白岭关被白雪覆盖,吸引大批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创作。
村前的S312国道是连接北京、承德、雾灵山、曹家路民俗村、云岫谷狩猎自然风景区的必经之路。
为了摆脱贫困,头道沟村民依然在寻求合作开发商,共同开发白岭关景区。村民在进村路口修建了一座仿白岭关“长城”,“长城”上也有“券门”,也有垛口和步道,并延长至东山梁。投资巨大,用心良苦,不知收效如何。
白岭关古长城,你静静地俯卧在那里吧,早晚有一天,我还会去看望你的。(卢自有)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