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4-16瓷枕
瓷枕,作为我国古代夏令时节的寝具之一,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常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日提升,一代代专事瓷器的工匠们顺应着时代的演变和需求,烧制出了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瓷枕。又随着在古代殉葬文化中广泛地使用,埋藏于地下,瓷枕自然而然地演化为后人收藏鉴赏的传世文物。
瓷枕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一说创烧于隋,一说起源于殷商。从大量出土的瓷枕来看,唐宋时期就已经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形式和高超的表现手法了。经过历朝历代无数工匠的发展和完善,到后来,瓷枕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寝具和葬品了,还具有观赏、陈设的艺术价值。
传世的瓷枕形式多种多样。越窑有划花枕、巩县窑绞胎枕以及三彩枕,长沙窑有青釉枕、并且不少青釉枕还用褐绿彩作装饰。瓷枕的造型以长方形居多,也有椭圆、圆桶、八角、桃形、银锭、元宝等诸多形状。在纹饰图案上,则有云纹、龟甲纹、鸟纹、花卉等。
瓷枕上的内容也特别丰富,流光溢彩,不一而足。有女娲补天、地仙天神、龙凤麒麟等神话传说。有粉面桃花、柳叶黛眉,要么倚阁挨石、要么流连花间的仕女美媛。有仙鹤童子相伴的高额白须的寿星,四周缭绕着祥云,衬以劲松古柏、梅兰竹菊,寄托着古人们的美好祈愿。有天真烂漫的娃娃,戴笠的、穿兜肚的、赤身裸体的,他们在田间水湄、房前屋后骑牛赶鹅、扑蝶捉雀、打架、斗蟋蟀等等,画面生动和随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童的无邪稚嫩。市井类的瓷枕则多以茶肆商栈为背景,说书唱戏的、赶集购物的、算命相面的、行医补锅的应有尽有,刻画了古代社会商品交流的繁茂景象。还有极具艺术价值的金石书画类,我国的书画艺术以及孪生的金石章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古代的艺术家们匠心独运地将竹简、绢纸上的丹青墨痕,巧妙地移植到了瓷枕上,以楷、行、隶、篆书写诗词铭文以及“福”、“寿”、“名扬四海”、“日进斗金”等吉言妙语。
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瓷枕,作为我国古代民间陶瓷艺术的一大类别,不仅丰富拓展了陶瓷工艺的用途和鉴赏内涵,还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记录下了千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展现出了华夏文明的璀璨绚丽,是一项值得珍藏和探研的文化艺术遗产。(纪广洋)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