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文峰塔影醉秋山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11-01

  塔山位于东高村镇东高村东南,离平谷城三四公里,没有高岩遽壑,只因为离县城近,常年有人登临,或健身,或赏景,或游玩。每到月圆之夜、花开之时、叶红之日、飘雨之晨,山间羊肠小道,更显人多,往来不绝。

  文峰塔位于半山腰上。据顺天府志记载:“城南八里曰泉水山。”此山原名泉水山,建塔后俗称塔山。现在有人在这里建立临泉山景区,地图上也改称临泉山,但是约定俗成的塔山,还是深入人心。文峰塔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起源于14世纪一种砖塔。也叫“文风塔、文笔塔、文兴塔、奎光塔、风水塔”,多为明、清两代县官主持建造,是根据风水学说建造。同时也是因考试制度而产生的,具有双重意义,实际是一种标志性和观赏性的建筑,已脱离佛教建塔的目的。文峰塔掩映在松柏林中,黄栌、红枫点缀其间,青、绿、黄、红,诸般颜色相得益彰,实为风水宝地。

  此塔坐北朝南,砖石结构,由塔座、塔身、塔顶组成,为三层六棱实心塔。石砌塔座五米见方,高约三十公分,无文字、无雕塑。青砖砌成塔身,白灰勾缝,包顶,通高八米。在二层南、北两面中间分别镶嵌一块石刻匾额,半米见方。文峰塔为平谷区境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塔,1983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年四季,塔山都有不同的景致,而秋天的塔山最让人流连。

  我喜欢一个人在山脊行走,清早就出发,黄昏才回来,走累了就寻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来歇息。我看见过秋风吹起,漫天的黄叶在山间飘舞,似金页盈川;我看见过无数条小路牵绊着群峦,如藤如蔓;我看见过乱云飞渡闪电霹雳,声声震撼。北面群山峥嵘突兀,小城云里雾中若隐若现,仙境般不真实,却又那么亲近。脚下的塔山,天降七彩祥云于草木,绵软的云雾似可手捧而掬,却又厚可赢丈,击之不破。想来古人也曾见过临泉山(塔山旧称),沟底泉水潺潺,草长莺飞。静水深流,早已不见,沟渠野草蓬勃,乱石横隔。

  偶尔从远处密林里传出几声鸟鸣,在暖洋洋的氛围里,清晰敞亮。你听它们,它们在那欢叫,你不听,鸟儿们依然鸣叫。因为太过寂静,能听出鸟儿们欢悦的歌声,那种祥和的绵长情绪,在空旷的山谷持续放大,轻轻入耳,悄悄入心。

  旅程中,有的路是用来消遣的;有的路是用来锻炼的;有的路是用来欣赏的;而有的路却是用来回味的。总是会有那么些风景是在对的时刻来临,也总是有那么些风景是刻骨铭心的,哪怕是一瞬而过,恰巧触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错的时候消失,也是风景,缺憾的美,更让人流连。

  如果前路有一些坎坷,那么尽量走得优雅一点吧。那斜阳下的剪影,画在草丛,描在小径,刻在石壁,嵌在心头。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鸟儿却已飞过。晚霞渐浓,独显形单只影。下一个路口,总有不经意投过来的陌生目光。或许是关注,或许是探寻,或许是交流,或许只是匆匆一瞥。当一切已经成为习惯,就没有踽踽独行,更没有所谓的寂寞孤单。

  秋色中的文峰塔,斜阳下的塔影,绿荫小径里悠闲的健身者,松林内散发的清香气息,闲花野草间翩飞的蜂蝶,都显得那样从容、那样淡然、那样让人流连。透过斑驳树影,远望薄雾轻笼的平谷城,如仙似幻,仿佛触手可及。(梁景启)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10/25/content_290677.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