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19-09-27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
迎接中央迁平工作布置文件。
工作人员在香山使用过的物品。
中央迁驻香山时使用的同型吉普车。
位于香山公园南麓半山腰的双清别墅。
劳动大学通行证
叶剑英给杨尚昆的信中推荐香山为中央驻地。武亦彬 程功 摄
编者按:
秋天的北京,格外美丽。香山的红叶,钓鱼台的银杏,陶然亭的芦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挥洒自己的才华。
在这气候宜人、喜庆祥和的季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9月12日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满怀信心继续把新中国巩固好、发展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七十年前,香山如何成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办公与居住地,又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在香山革命纪念地向公众开放之际,本版今明两天刊发一组文章,回顾中共中央定都北京、选址香山、西苑阅兵、指挥解放全中国、筹备成立新中国的过程,以飨读者。
定都决策:三个原因使北平成为首都
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记载,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时,就已经开始考虑成立新中国和定都的问题了。在组织平津战役时,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最终使这座千年古都得以和平解放,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
按照一些古都学专家的研究,选择都城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和地理位置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政府的物质需要。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于制内,又利于御外。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便于和各地区的联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北京自然是合适的定都之处。古人对北京地区形容概括为:“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而太行自西来,北为居庸,东入于海,龙飞凤舞,绵亘千里,重关峻口,一可当万。”
1948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确定未来共和国首都一事摆上了议事日程。历史学教授王聚英在《新中国定都北京纪实》中写道,1949年3月5日下午3时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开幕。毛泽东响亮地提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就这样,从北平和平解放前后,人们关心和谈论的定都何地的问题,由毛泽东提出定都北平,得到全体与会同志的同意。
对党中央来说,定都北平首先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国民党政府设在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平,这既反映出毛泽东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毛泽东明确指出:“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其次,定都北平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源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考虑。1949年初,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到西柏坡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就未来的共和国定都北平一事征询王稼祥的意见,王稼祥作了片刻思考,回答说:“北平离苏联和蒙古近一些,国界虽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东南沿海太近。至于西安,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毛泽东闻言十分赞赏。
再者,北平历史悠久,曾是五朝都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整个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雄阔壮美、轩昂大气的城市风貌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要求相吻合。
选址香山:“劳动大学”为中央打前站
实际上,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前的1949年1月19日,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等人,就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郊(当时西郊已经解放),为中共中央选择驻地。范离到达北平后,经过细致调查,提出确定中央驻地的初步意见,并向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汇报。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给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亲笔信,回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信中说:“范、刘(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香山为宜,只需牵动一家(慈幼园)就可基本解决。”
为确定中央驻地,中央又派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一行13人赴北平全面调查。李克农一行于2月3日由西柏坡动身,2月5日到达北平,2月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即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驻地,对外称“劳动大学(简称劳大)”。2月8日,李克农给杨尚昆的信(《来平后各项情况的报告》)中说:“昨日与平警备司令程子华去香山一带看住址,已决定住该地。”“林总已允调给吴烈师为警卫部队,最近即可调至香山一带驻守,另调工兵二连帮助修理工作。”
《杨尚昆日记》中记载:“1949年1月31日,我军正式开入北平……范离汇报北平附近房子问题。因时间紧迫,决定克农同志提早于2月3日动身赴平,赶办一节。2月9日,接克公由平来电,对驻地有如下建议:第一站(劳大筹备处)弓弦胡同15号;第二站(劳大收发处)青龙桥;第三站(劳大招待所)香山;中心——香山,中社、中组、招待所、供给部;中警——颐和园、香山、西直门;三局、总卫、新华、工、青、妇——城内。”
中共中央驻地确定在香山,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确保安全,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的安全。北平是和平解放,反动势力的残余未能一下子扫除干净。北平又是国民党北方的第一大城市,东北、华北等地的特务大都潜伏于此,因此,北平的敌情相当复杂。香山距城里较远,和西山相连,宜于警卫,便于防空。当时解放军正在准备渡江南下,而英、美帝国主义又企图插手干涉,青岛尚未解放,国民党飞机随时有来轰炸的可能。为防止形势的突变和敌机轰炸,驻地选在香山无疑是上策。其次是有利于逐渐过渡。我们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对城市生活不习惯,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由于形势的迅速发展,必须很快转入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这样,无论从思想到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一个过渡,有一个熟悉情况、学习经验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一过渡确实是必须的。三是房屋困难。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城内傅作义的军事机关尚未撤完,房屋极度紧张,且环境复杂,城内暂不适合作为中央的驻地。而香山有慈幼园等3000多间房子,作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首长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就最为适当了。
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及毛泽东等迁驻北平,并举行盛大的入城阅兵式,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大事。因此,中央指定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主管这项工作。1949年2月初,党中央就开始准备迁平工作,在西柏坡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杨尚昆、曾三负责。在北平打前站的工作由李克农负全责,下设三个处:劳大筹备处,由赖祖烈主持,负责办理交涉、备置用具等事;劳大收发处,由王范主持,负责调查社会情况,布置警卫,办理机关来此人员的住地介绍等事;劳大招待处,由边纪忠、田时主持,负责香山住地房屋修理、布置、租借、建设等事。
“赶考”路上:下定决心不当李自成
迁平过程中,确保中央首长的安全关系极大。1949年3月21日,迎接中央迁平会议在北京饭店召开,会上由赖祖烈传达周恩来的指示,成立了以叶剑英为首,包括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5人组成的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并对中共中央迁平的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及城市庆祝等作了严密的部署:从唐县到涿州,由华北军区负责;涿州到长辛店,由四野第42军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由四野41军负责;西直门铁路以西至香山,由李克农负责;对空警戒,包括西苑机场、香山等处,均由刘亚楼负责。
3月21日,叶剑英、李克农将以上各项迎接中央迁平工作的布置电告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并报中央。为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和休息,聂荣臻、叶剑英、李克农联名于3月21日再次致电,建议在涿州由汽车改乘火车。周恩来于3月22日19时复叶剑英、李克农电:“同意来电所提各项布置。但不要鸣炮,以军乐队代之。我们预定24日晚宿涿州,请派一负责干部到涿州等候我们,由涿州到平的专车可做准备,究竟坐汽车或乘火车,等我们到涿州后再做决定,请你们仍做两种情况的准备。”叶剑英、李克农就铁路布置致电中央:在中央首长换乘火车进北平时,为保证安全,编为3个列车,每列车8个车皮。第一列车挂8个客车,载警卫部队和少数干部以及警卫人员为压道车,到西直门站下车,然后用卡车将他们直送香山。第二列车挂8个卧车和一辆餐车,直开清华园车站(车站小,宜于警戒)。第三列车5个客车,3个行李车,到前门车站。
曾任毛泽东同志秘书的叶子龙在回忆录中说,3月23日上午,吃过早饭后,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准备起程向北平进发了。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机关大院里站满了兴奋和激动的人。此时,毛泽东仍安坐在那张半旧的躺椅上看书,书名为《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写的。1944年底,他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谈道:“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我轻声催促道:‘主席,大家都准备好了。’主席站起身,把手里的书交给我说:‘这本书你带上吧!’我把书放进背包,随着他走出小院。临上车前,他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院子里的许多同志紧紧握手。”叶子龙回忆,毛主席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赶考去哟!”周恩来说:“是啊,我们都能够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说着,他向大家挥了一下手:“希望我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叶子龙回忆:“这一次,我没有和往常一样与毛泽东同乘一辆车,而是坐在第一辆车,为车队开道。毛泽东坐在第二辆车里面。车队沿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东北方向行进,不久就到了平原地区。按照计划,第一站是保定,但由于道路难行,车队走得很慢,到唐县已近黄昏,毛泽东只好临时在城东淑闾村住下,工作人员照例向老乡借来门板,为毛泽东在炕上支起一张床。毛泽东找来村里的干部,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车队于第二天中午到达保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听取了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林铁的工作汇报。稍事休息,毛泽东等乘车继续北上,不久即到达涿州。时任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长的叶剑英在此专候。他向毛泽东等汇报,为迎接中央迁到北平,准备搞个隆重的入城式。毛泽东认为没有必要,他说:“我们进城,千万不要惊动老百姓,声势不要搞得太大。我们进入北平,不用宣传全世界也都知道,不必花银子搞仪式。”看到叶剑英还要说什么,周恩来接过话茬,对毛泽东说:“他们已经准备好几天了,是不是这样,我们不进市区,可以在郊区搞个小型的阅兵式,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大家见个面,也算出个安民告示。”毛泽东很高兴地同意了,并说:“还是恩来想得周到!”
西苑阅兵:战斗英雄列队迎接检阅
3月25日凌晨2时,毛泽东一行在涿州换乘火车赴北平,早6时到达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后与迎候的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等同志一一握手,并大声说:“你们辛苦了!”随后乘小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毛泽东一家在正房东侧两间安顿,刘少奇一家在正房西侧两间,周恩来和董必武两家在西房,朱德和任弼时两家在东房。
进入颐和园,毛泽东提出散散步。在昆明湖边,他发现偌大的公园空空荡荡的,竟没有一个游人,就问:“公园里怎么没有游人啦?”叶子龙回答,为了首长的安全,今天公园不开放。毛泽东不高兴了:“公园不是私园,没有游人像什么样子。好了,不游了,不游了!”毛泽东来到益寿堂休息,他说肚子饿了,要吃饭。房间里有一个煤炉,但看上去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生火了,大家都很冷。叶子龙赶紧跑到街上,买了许多芝麻烧饼和熟肉。回来一看,不知谁已把炉子生起来了,火很旺,水也烧开了,屋子里挺暖和。几个工作人员与毛泽东一起围在炉边吃了一餐烧饼夹肉。毛泽东从炉台拿起一个烤得焦黄的热烧饼掰开,手抓了几块肉放在里边,吃着说:“子龙!你很会采购嘛,这是京城的名吃呢!我三十年前在北京时,经常吃的。”刚刚吃过饭,周恩来就从西郊机场赶来了,说那边已经准备就绪,请主席过去。
下午5时,毛泽东来到西郊机场,与迎候在那里的叶剑英、林彪、聂荣臻、贺龙等热烈握手,并与沈钧儒、黄炎培、李济深、郭沫若等百余名民主人士以及北平各界代表亲切会见,互致问候。对和平解放北平有功的傅作义将军也来欢迎,毛泽东与他合影留念。
此时,一发银白色照明弹腾空而起,人民武装力量的检阅开始了。毛泽东登上第一辆浅绿色吉普车,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也依次登车。乐队高奏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毛泽东在刘亚楼的陪同下,缓缓行进。接受检阅的坦克手、摩托化步兵、战斗英雄们精神百倍,一起向领袖们敬礼。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含笑还礼。毛泽东乘的吉普车行进到“塔山英雄团”前面时,军乐队奏起“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的乐曲,表达了人民军队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去迎接新的胜利。
车到之处,“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的欢呼声如翻江倒海。阅兵结束后,毛泽东同工人、农民、青年代表及民主人士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接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驱车前往中共中央驻地——香山。
进驻香山:纵横捭阖换新颜
据叶子龙回忆,阅兵式后,毛泽东直接乘车前往香山双清别墅。在车上,毛泽东说:“现在可以向全世界宣布,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驻北平了。”到达香山驻地,叶子龙马上把毛泽东的指示报告了周恩来。当天晚上,新华社即播发了党中央、毛泽东进驻北平的消息。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武象廷等回忆,在离开涿县来到香山双清别墅后,他们把其他中央首长的家属和随身行李都安排好后,就替毛主席收拾整理办公室兼卧室了。天色很亮,双清别墅院子里的电灯还明晃晃地亮着,这当儿,大家都没注意。主席检阅部队之后,来到双清别墅,一踏进院子,就看见大白天亮着电灯,走过去就先关了电灯,然后才进到办公室。这举动虽小,却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卧室里的摆设很简单,一张又厚又软的弹簧床。坐上去跟沙发一样,要比毛主席在农村时睡的那张木板床强好多倍,在一般人看来,毛主席睡一张弹簧床并不过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毛主席却十分恼火,他一看见这张弹簧床就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好的床?这床比木板床得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着睡木板床就很好,我不喜欢这个软床,还是睡我的木板床舒服,还是把它给我换掉。”后来,毛主席住到中南海后,仍然睡的是木板床。在生活上,毛主席一直很俭朴,从未有过什么特殊要求。
双清别墅是一座极为幽静别致的庭院。清晨,云雾缭绕,从远处望去,好似天宫仙境,景色宜人。院内不仅有苍松翠竹,还有一池清澈见底的泉水,池边有六角亭,亭北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毛泽东迁平后,就在这里工作和居住了半年。院子的东南山脚下有备用的防空洞,施工部队出于对领袖的热爱,在防空洞竣工时,在洞口上方写上了“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毛主席看到后,立即让工作人员把口号涂掉。
从双清别墅西侧门北去,一条小路通向来青轩,这是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住所。其中,刘少奇住东房,朱德和任弼时住北房,任弼时的住房往西向上走数步,即是周恩来的住房。
就在双清别墅和来青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指挥大军解放全中国、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成立新中国,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昌平 整理)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9-09/24/content_12420042.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