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时间:2020-04-27庚子年伊始,一场战“疫”突然打响,病毒肆虐,湖北告急。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赶赴湖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七十年前,也有一支支医疗队逆向而行。那是鸭绿江对岸的抗美援朝战场,白衣战士在烽火硝烟中救死扶伤,用生命挽救生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在前线,每一天都是用鲜血写就的日子,每一寸土地都经过“炮耕火犁”,伤员数量持续增加,后勤保障日益紧张,前线迫切需要补充医务人员。
11月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发出号召:“组织抗美援朝志愿救护队,去为正在与侵略军进行战斗的中朝军民服务。”号召立刻得到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经过短暂准备,11月中旬,北京、上海、天津的第一批医务工作者奔赴朝鲜。接近前线时,看到无数村庄被毁,部队只能露天宿营;敌机整日轰炸,指战员靠啃干饼、喝凉水充饥……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11月30日,医疗队到达指定工作地点,12月11日,开始收治伤员。
伤员不断从战场上抬下,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医疗器材匮乏,医疗队的治疗任务变得异常艰巨。1951年1月8日,北京市人民志愿手术队全体队员致函全市人民,汇报了他们这段时间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呼吁大家节约医药用品,以支援前线:
在这里的伤员,因为医药缺乏,得不到北京市医院中那样好的治疗条件。因此我们提出了克服困难,节省物资的号召。黄萃庭大夫说:“每个人用一个棉花球或一块纱布都要小心,不能浪费。”我们希望北京医药界也展开医药用品的节约运动,将节省下来的物资支援前线。我们感觉最需要的是纱布、绷带、盘尼西林、磺胺噻唑和X光胶片等。我们希望这个节约支前运动很快地展开,同时我们也一定积极地努力完成你们所交给我们的任务。
北京市不仅先行派出志愿医疗队,还举办了战伤外科和战伤救护讲习班,使战伤外科的组成由外科医生扩大到一般医生;战伤救护的组成由护士、助产士扩大到一般民众和家庭妇女,从而为下一步的出征做好准备。
1月13日,由五人组成的北京市慰问小组带着锦旗、慰问信、衬衣、毛巾等慰问品和全市二百万人民的问候,奔赴朝鲜。他们勉励北京市人民志愿手术队全体队员:“努力工作,成为一个模范的手术队,争取更大的光荣!”
在第一批赴朝医疗队的激励下,医学界掀起了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的热潮,夫妻同报名、父女共出征,频传佳话。
1月25日,由三百二十一人组成的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启程北上。这支“豪华”的医疗手术队中包括许多著名专家和知名医师,他们还携带了五百余箱医疗器械和药品,可以实施任何战伤手术;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了二百六十余人的“白求恩青年医疗队”,护校的姑娘们也不甘落后,组织了三百七十余人的“南丁格尔救护队”;武汉协和医院护士部因报名者众多,只能以评议的方式确定参战人员;南京的报名人数占全市医务人员总数的71%,最终选出了符合条件的二百六十二位精兵强将组队。
为了使各地的抗美援朝医疗队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2月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医疗队的通知》,对志愿医疗队的宗旨、组织、参队条件、医疗水平、与原单位关系、服务时间和待遇、药品供应关系等做出规定,特别提到“要优先组织前线急需的骨科、五官科、胸腹外科、口腔外科和传染科等专科医疗队,每队医务人员以十二人为适当,服务期限暂定三至六个月”。明确医疗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部队施行对伤病员的优良医疗;帮助部队解决医疗技术上的疑难问题;对部队医务工作者进行各种技术训练,以提高部队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出建议部队医疗技术上及制度上的改进事项等”。
就这样,一批批医疗队队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从而缓解了前线医务工作者紧张的局面,挽救了无数志愿军指战员和朝鲜人民的生命。
到志愿军伤病员和朝鲜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是医疗队队员的共同心愿。前方战斗一打响,伤员被送过来之后,为了争取抢救时间,医生不分昼夜做手术。遭遇敌机扫射是常有的事,哪怕弹片就落在手术台边,他们仍镇静地操作。担心灯光引起敌机注意,夜间手术总在多个手电筒的聚光下进行,这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更考验人的意志品质。伤员们感激地说:“有你们在这里,更鼓舞了我们勇敢杀敌,因为受了伤有你们医治……”
医疗队队员大多来自城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指战员在重伤昏迷或从麻醉中苏醒时,念念不忘杀敌立功的情景,深深震撼着、激励着他们。抢救时经常需要输血,医疗队队员纷纷伸出自己的胳膊,只要自己的血与伤员的血混在一起没有凝固,就义无反顾地为这位伤员输血。纵然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没有一位队员退缩。
为了改善前线的医疗环境,治疗更多伤病员,医疗队队员还在接近火线的战地搬运石块、砍伐树木、搜集弹片和敌机残骸,用以修建手术室,安装升降手术台、输液架等医疗设备。病房的温度太低不适合做手术,大家就上山砍柴自生火炉。为了给伤员清洗血衣,护士不畏严寒,凿开冰层取水……
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先后组织了四十支志愿医疗队奔赴前线实施战地服务。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医务工作者将救死扶伤视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将祖国的召唤视作责无旁贷的使命,他们不仅是守护生命的天使,更是负重前行的勇士。(刘守华)
原文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20-04/20/content_1245749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