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阳光友谊社区青年汇,邀请高校青年走进六郎庄稻田,开展“寻味京西稻共赴青春耕读约”收割实践活动。青年学子在田间劳作中体验非遗文化,传承农耕记忆,为古老京西稻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现场,原北京市海淀颐和农工商公司党支部书记高喜斌为青年学子介绍,京西稻作为海淀非遗项目,是串联三山五园文脉的“皇家贡米”,在六郎庄扎根数百年,早已超越了粮食本身的意义,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载体。
“它不仅展现了‘山、水、田、园’的生态画卷,更在现代农业技术的赋能下焕发新生。”高喜斌深情讲述着京西稻跨越宫廷与民间、衔接传统与现代的发展历程,让在场学子深切感受到这一老稻种的历史厚重感。
在收割体验环节,田间“老把式”手把手传授镰刀用法与捆扎技巧。青年们俯身握镰,在“唰唰”的割稻声中亲身体验劳作艰辛,真切领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第一次下田才知道一粒米来之不易,割的不仅是稻穗,更是沉甸甸的历史。”高校学生孙岚涛感慨道。
据悉,此次活动是2025中关村开学季“一街(镇)一品”特色活动,通过校地联动将农业场地转化为教育场景。海淀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白静表示,活动既让青年学子培育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社会责任感,也推动他们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让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融入青春血脉。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