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海淀区群众体育工作成绩卓著,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区共有10个集体和8名个人受到国家级表彰。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发言代表之一,海淀区以唯一市辖区身份分享经验,区委书记张革围绕“推动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主题,系统介绍了海淀区群众体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成果。
张革在发言中指出,海淀区坚持首善标准,将发展体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走出了一条具有海淀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海淀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已达57.4%,国民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5.61%,全民健身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亮丽名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淀区在构建群众体育新格局、深化体教融合、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系统推进。
在构建群众体育新格局方面,海淀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8平方米,城市绿道累计建成381.6公里,成功实现“10分钟健身圈”覆盖。科学健身指导网络日益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超过2.2万人,每千人拥有指导员7.4名。从专业竞技的海淀马拉松、TNF100北京越野跑,到全民共享的欢乐跑、社区3x3篮球赛,各类体育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龄。
在深化体教融合方面,海淀区中小学全面落实“阳光乐跑”,日均参与学生超过30万人次。通过培育“一校一品”,在76所体育传统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并以“区队校办”模式开设高水平训练课。足球、篮球等五大区级联赛覆盖海淀区170余所中小学校、超过10万师生,年比赛场次达到3000余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025年,海淀区四、六、八年级参加统测学生共计92531人,四年级统测满分率为98.97%,六年级统测满分率为97.76%,八年级统测满分率为83.63%,同比均有提升。
同时,海淀区积极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智慧引领的体育强区。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体育训练、赛事组织、健康管理等场景的深度融合,连续举办三届体育人工智能大会,全力培育体育新业态。
沉甸甸的荣誉,属于为海淀区群众体育事业付出智慧和汗水的每一位奋斗者。此次荣获表彰的10个先进集体覆盖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基层单位等多个层面,包括海淀区体育局、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它们在不同领域为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海淀群众体育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同时,受表彰的8名先进个人,更是海淀区群众体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海淀区西北旺镇市民活动中心的刘晓征、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队的王学武、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治安支队的金磊、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高巧、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方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杰、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的刘洪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韬。他们在大型活动保障、基层体育推广、校园体育教学、体育赛事组织等领域默默奉献,是群众体育事业的坚实基石。
据了解,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表彰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评选一次。海淀区在此次表彰中的优异表现,充分体现了海淀区群众体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海淀区作为此次大会上唯一受邀发言的市辖区,与副省级城市成都市共同交流经验,既是对我区群众体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海淀经验。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海淀区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建设智慧引领的体育强区工作中取得的扎实成效。”海淀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海淀区将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群众体育为海淀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之基,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北京体育代表团中有50名海淀籍运动员参赛,54名海淀籍裁判员参与执裁工作,充分彰显了海淀体育人才的综合实力。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