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明创建

西城什刹海街道物管会深化小院“里子”建设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21-11-03

链接各方力量 积极开展敲门行动

工人正在整修小院宣传栏

  穿梭在什刹海密如织网的胡同里,仿佛北京城昔日的沧桑与今日的繁华都在这里重叠。随着街巷治理的不断推进,老胡同焕发出新生机。近年来,古韵风姿的胡同让什刹海人开始关注自家院子的“里子”建设。

  民生工程民意立项,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改造工程必须改到居民心坎里。隶属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的定阜街10号院,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今年初,60户居民全票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物管会更是化身智囊团,为院落改造工作支招。

  民意立项 改造更有意义

  看定阜街10号院的老照片,小院内外景象各异。院内电线横飞,墙体红砖外露,地面坑坑洼洼,院外林荫小巷悠长,胡同古韵灼灼。

  一墙之隔的差距促使居民找到兴华社区居委会,希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让自家小院能够配得上胡同特色。“咱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但得全小区居民都同意。”社区包片主任赵淼提示大伙儿。

  作为社区物管会党支部书记,卞涛积极行动。她带领物管会成员挨家挨户敲门征求居民意见,并在楼门前贴上进群二维码,认真登记每一位入群人员信息,确保每户都有代表在群里。经过多轮走访后,卞涛发现仍有一户居民联系不上。赵淼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查清户主人员信息,并打通国际长途电话与户主取得联系。拿到全员签字单的当天,卞涛内心很是激动,她说自己干成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后,定阜街10号院业主微信群正式成立,60户居民全员在线,全部同意推进小区改造工作。但小区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居民又陷入了争论。在墙体修复的外立面颜色选择上,有的人觉得红色可以体现皇城根文化传统,有的人觉得灰色符合当下潮流,还有人觉得灰白相间符合胡同韵味。卞涛让设计师设计出三种款式,发到微信群投票,最终确定灰白相间为墙体外立面颜色。“居民说要自己确立外墙颜色的时候,我们还挺担心会耽误施工进度,但他们第二天就给了明确答复,能看出大伙儿对这个工程的关注。”施工负责人表示。

  如今,短短半年,定阜街10号院已经完成墙体外立面修复,内部粉刷,管道改造等工程。一位居民在接孩子回家时站在小院外笑着说:“如果不是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还真认不出这是咱自己的家。”

  搭建桥梁 激活家园建设

  对于定阜街10号院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兴华社区一直高度关注,赵淼更是这里的常客,紧盯施工质量与进度。但对于改造中难点问题的解决,社区更注重搭建沟通的桥梁,链接各方力量为居民提供服务。

  在改造上下水过程中,社区发现楼内的燃气开关整体设置在一层住户家内。也就是说,当楼里发生安全事故时,关闭燃气阀门要去敲一层住户的门。“万一哪天一层住户不在深夜发生事故,这个燃气阀门很可能会成为整栋楼的难点。”兴华社区党委书记盛洁说。为此,她提醒大伙儿趁着改造上下水的时机,把燃气阀门改到公共区域。

  可这一项改造内容并不在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内,费用支出该由谁来承担?盛洁想到了属地单位北京燃气集团,借助属地优势,盛洁将定阜街10号院燃气改造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在得到确切答复后,便将工程负责人联系方式给到居民。燃气改造完成后,居民代表给北京燃气集团送去锦旗,感谢他们周到的服务。北京燃气集团负责人表示,后续有相关服务需求,均可联系他们。

  送锦旗时,热心居民拍照发给了盛洁。看着照片,盛洁对定阜街10号院后续改造工程充满信心,“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大工程,社区最应该做的就是把问题想到前面,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各方协作,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激励大伙儿爱护改造成果。”(北京西城报 陈强 程林琳文 程林琳摄)

(责任编辑:王宇静)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