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宣传教育

西城区展览路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天候服务新模式“社区通”精准解决居民身边事

来源:西城区文明办

时间:2019-01-25

  路灯不亮了、家里暖气不热了、办理停车优惠证、对治理小区环境有意见等这些居民的身边事,也是社区的常态事,以往得各找各的“主事”,或打热线电话。现在,一个“社区通”,居民足不出户,民需与民情就能通达到社区、街道及职能部门,得到即时响应和及时处置。2019年以来,展览路街道“社区通”探索全天侯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精准管理,吸引地区近四成居民注册入驻。

  实名入驻

  需求精准管理

  三里河路42号楼楼前路灯不亮,王先生反映后,当天有回复四天后解决;黄瓜园3号楼谭先生希望清理小区内无人认领自行车,第二天小区就变了样;家里暖气不热,在线社工当晚就找人服务;发布办理停车优惠证信息接受线上咨询。数据统计显示,街道“社区通”上线以来,通过“吹哨报到”、身边事等版块获取并及时解决居民问题达438个。

  街道社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方位全天侯服务的社会治理新模式,2018年11月,街道试点推行“社区通”。“‘社区通’集自治中心、邻里中心、服务中心等平台功能于一体,重构社区治理流程,既能及时了解居民需求,也能实时解决居民问题。”该负责人说,“社区通”以网格为单位,在展览路22个社区的基础上又划分了166个居民小区,居民实名注册入驻,社区工作者以社区为单位服务区域居民,街道机关部室以观察模式指导社区工作,响应社区需求,既直观可视,又全程留痕,还能够沉淀数据,精准解决区域治理问题。

  一把哨子在“社区通”首页上非常醒目。居民的诉求通过“吹哨”上传平台,由不同层级的部门予以回应。该负责人说,目前“社区通”设置了社区公告、党建园地、议事厅、身边事、办事指南、邻里社交、社区服务、吹哨报到等八个版块。“下一步,街道还将结合工作实际,整合辖区资源,推动法律服务站、家庭医生等服务版块上线,进一步通过该平台,精准地为更多居民提供服务,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该负责人说。

  促进居民参与

  社区自治共治

  街巷长、小巷管家亮出身份了,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上线了,社区春节活动信息,寒假公告,生活指南电话,津贴发放时限……“社区通”里即时更新的这些信息,将立体、多元的社区全天侯地搬到了平台上,也方便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社区通’里一键直达的不仅是重要信息,还能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区域治理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路径。”该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社区通”内,居民通过“身边事”版块分享在社区中看到、听到的身边事,对社区里的身边事发表看法;在议事厅版块,通过“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议事协商操作链条,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新常态。

  据了解,“社区通”去年11月初在8个社区上线,12月中旬全面运行。目前已实名上线居民21978人(其中党员7405人)、19123户,居民户覆盖率达45%。该负责人介绍说,“社区通”实现小事不出社区,这种高效管理是居民覆盖率持续上升的吸引力,也因为灵活便捷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上班族入驻参与社区治理,目前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59%,居民活跃度达到了178371人次。 记者宋红英文

  短 评

  服务“面对面” 信息“点对点”

  “城市大脑”的全面感知体系,来自“神经末梢”的信息回传,汇总到社区以及街道综合管理平台,社区及时响应实现精细服务精准管理,居民深度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这样一幅用手机终端打通基层治理“难点、堵点”的画面,正是目前展览路“社区通”正在努力重塑的生活蓝图。

  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到、找得着、叫得应”,是展览路街道实践探索“社区通”的目标所在。城市治理的力量与资源,在基层一线并不缺位,但要实现对末端城市运行的精准发力以及高效管理,需要治理下沉,需要服务“面对面”、信息“点对点”。当数据和信息被“面对面”“点对点”地激活,从社区公告栏延伸进入家门,从8小时延长到全天侯24小时,民情民意即能实现全面感知、及时响应,基层治理就能实现“看得见也管得了”。

(责任编辑:张东霞)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