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3-02千军台古幡。
灵水转灯。
敛巧饭。
是不是感觉这个年还没过够?没关系,这个元宵节,京郊还能这么玩儿。进山去,感受乡村最淳朴的元宵佳节。
灵水转灯
祈福纳祥
肖复兴曾经在《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中这样写道:“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事实正是如此。今天正月十四,门头沟区斋堂灵水村将点亮消失百年的转灯活动,祈福纳祥,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位于门头沟斋堂镇的灵水村因为《爸爸去哪儿》广为人知,这里人文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该村先后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因此被称为“举人村”。 数百年来,每年元宵节期间,灵水村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新年转灯活动。然而,这个传承几百年的民间习俗,却因日军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戛然而止。如今,这项被尘封近百年的历史记忆将被唤醒。 元宵节期间,灵水举人村文化广场数百盏大红灯笼构成一个红红火火的矩形灯阵,灯场横竖成行,各为19根灯柱,再加中心1盏天灯、3盏门灯,共计365盏,代表1年365天,巧妙连接9个“万字不到头”图案,消失近百年的京西大俗——灵水转灯,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通过转灯场、走灯阵,人们体会着最质朴的生活道理——顺逆都只是暂时现象,举步向前,追求人生真正价值,才最有意义。
千军台古幡
擎幡祝祷
同样是在门头沟,有一个村能带您回到冷兵器时期,实现穿越。千军台村,史称“千人台”,俗称“千军万马台”,因村落建于清水涧北岸的台地上,故得其名。千军台著名的“古幡会”历史长达四百多年,一年一度的“古幡会”为古老的山村增添了神韵,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千军台这一带群山环绕,山水相依,山林茂密,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村民为保平安,祈求风调雨顺,把“碧霞元君”“窑神”“马王神”等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并制成幡旗,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以走会形式擎幡祝祷。这种充满地域特色的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被命名为“古幡会”,又名曰“天人吉祥圣会”。 “天人吉祥圣会”的创始,大约在明代后期的嘉靖年间,又称“天仙会”“香道会”。每年正月十四晚,两村举行请神表仪式,正月十五一早挂幡旗走会形成了固定模式。过去走会路旁要生上几堆台儿火,沿街摆上香炉及供品,寓意一年红红火火,消灾避邪。 如今,古幡会依旧保有“开箱立旗”这一庄重、肃穆的号佛奏乐仪式。“号佛”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诵唱古老的赞颂神佛的大歌,声腔玄奥苍凉,充满神秘色彩,回响在山川。当号佛结束,就会鼓乐喧天,拉开走会的大幕。千军台村传统古幡名目繁多,如文艺幡、龙王幡、太阳幡、送生幡、三官幡、天仙幡、地藏幡、老君幡、玉皇幡等。
杨树底下敛巧饭
益寿延年
按照旧俗,过完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完了。可在京郊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却到了正月十六,全村还依然格外热闹。 “生火点柴喽!生财气,点旺运,预祝财源兴旺,日子红红火火……水开下米喽!水开财源滚滚,下米五谷丰登……”每年正月十六,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万人同吃敛巧饭。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习俗,起源于清代嘉庆、光绪年间。从村落形成之日起,该村村民每年正月十六都有在一起吃敛巧饭的风俗,并代代延续至今,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敛巧饭,来源于雀(音“巧”)儿叼啄谷种救活杨树底下村霍、靳两姓人的传说。 相传,霍、靳二姓先人当初从山东青州迁来时,见此地山清水秀,藏风纳气,且在山前向阳处生有一棵粗壮参天的大杨树,便在此定居,并以杨树名村。这里虽然风水好,但要生存,须垦荒种粮,可是没有种籽。于是,霍、靳二姓各派一人同到外处乞求。经过长途跋涉,霍、靳两人终于得到了种子。可就在霍、靳二人返回杨树底下村途中,不慎将种子撒落石缝之中。由于石缝太窄,二人费尽周折却取不出一粒,着急万分。就在这时,突然有几只山雀儿飞来,把落入石缝中的种子衔出,并放在霍、靳二人面前,山雀儿却未食一粒,留给了讨种之人……二人连忙叩谢:“谢谢诸位神雀相助,来年种出粮食即使我们不吃,也要先敬奉你们……” 回到村后,霍、靳二人将此事告知众乡亲,同念山雀之恩。此后,每到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少女便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待正月十六这天,由妇女支锅将其做熟,全村人共食之。同时,下米人下米时口中叨念“敛巧饭,大伙敛”、“巧饭节,大家办”、“一吃心灵手巧,二吃财源滚滚来”、“吃它个益寿又延年”、“吃它个日子赛神仙”。期间,锅内放入顶针、针线、铜钱等物。食之者,吃到了顶针表示心灵,吃到针线表示手巧,吃到铜钱表示来年财运享通,并以此证明其乞到了巧艺和发财的征兆。 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要扬饭喂“巧”谢恩(“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即喂食雀儿,因此也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巧饭”。吃饭同时,村民们在一起畅谈过去一年丰收美景,并借此预兆鸟儿来年不糟蹋庄稼,有个好收成。(夏开晗 温来升)
(责任编辑:桑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