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服务 > 文明网校 > 网上课堂

又到板栗飘香时

来源:京郊日报

时间:2018-09-27

插图 周航

  说起老北京秋冬季里最具风味儿的三种时令小吃,大伙儿肯定脱口而出:糖炒栗子、烤白薯和糖葫芦。

  咱老北京糖炒栗子算是京城街头一景:大锅一支,饱满的栗子在锅里均匀搅拌着,黄得放亮的栗子和黑色砂子相互摩擦沙沙作响,热气腾腾的白烟随之腾起,老远就能闻到诱人的甜滋滋的焦香。好这口儿的人们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心甘情愿地站在寒风中等待,就为吃上糖炒栗子!

  由来

  糖炒栗子是老北京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传统小吃,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齿根浮动欲我衰,山栗炮燔疗食饥。”从南宋诗人陆游的《夜食炒栗有感》中的诗句可知糖炒栗子早在宋代时已问世。据考,《华夏美食趣话》称:炒栗子始于宋代,此前多为蒸煮后食用。每至秋末初冬,炒栗子便出现在东京(今开封)街头,阵阵栗香无不吸引路人。辽初栗子的炒制技法传入南京(今北京),不久遍及市肆。《契丹史研究》记载:辽代翰林萧韩家奴于统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出任掌管南京(今北京)栗园的官员,他向辽兴宗介绍炒栗子的学问时说:“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

  另据《契丹文化》:“初冬之际,南京(今北京)城凡甘(干)鲜果店均于肆门前设一灶,炒栗招客。出锅新栗热气炙手,趁热剥食,内外皮皆落。如待冷剥之,则内皮附肉难于脱落,而质已变硬,食之松软之感。”这说明辽中期契丹人吃炒栗子已很普遍。

  炒栗子之美味,不但井市贫民,就是乾隆皇帝也格外青睐。史料记载,他曾专门写过两首诗赞誉炒栗子:“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等魁烧。”《食栗》诗曰“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

  名气

  清末民国时期,老北京糖炒栗子亦盛行,成为那时四九城的著名特产小食品。

  当时东四、西单、鼓楼、前门、东安市场、花市大街等四九城的街市上,每逢秋后至春节期间,处处飘满糖炒栗子甜香的味道。旧京时最佳出售糖炒栗子的是名扬四九城、常年为清宫御膳房提供干果海鲜精品的前外大街的“通三益”干果海味店。据说,“通三益”当年曾专为清宫进奉糖炒栗子。因为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特别喜欢吃糖炒栗子,曾专门差人到“通三益”去买栗子。

  新中国成立前,四九城虽有炒锅行业,专营各种干果炒货,但板栗多由众干果店自炒自销,那时以良乡产板栗最有名。在干果店门前常垒有炉灶,架着大铁锅,店员将挑选好的生栗子与铁砂放入锅内用铁锹翻炒,并撒上些饴糖汁,待炒熟后倒入木箱并以棉垫盖严,高声吆喝:“唉,良乡的栗子咧!糖炒栗子哟!”这样现炒现卖的热栗子老北京人最喜食。如今,城内卖糖炒栗子的都不盖棉垫,风干放凉后没有了热糖炒栗子清香甘甜的味道。旧京时店员常用厚些的纸给买者包好,拿回家成为围炉品茗时的小吃,有时那馋劲儿上来亦常笑哈哈地在寒风中边走边吃起来,一股热气糖香和板栗香的味道溢满嘴中。

  栽培

  《北京果树志》记载,我国栽培板栗历史悠久,北京地区是板栗的老产区。《史记·货殖列传》说:“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当时北京为燕国属地,2000多年前已种植板栗了。三国时期的陆机在《毛诗草木鱼虫疏》中亦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他方悉不及也。”渔阳即今天的密云、怀柔一带,范阳即现在房山及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一带。唐代燕山板栗曾作为向皇室进贡的重要果品,奉至长安城(今西安市)。

  《辽史》载:辽代皇家在南京(今北京)西南置栗园司,遣宦官(太监)专司栗子种植之差。有学者考证,历史上辽代的栗园位于今天房山区栗园街道一带(即燕化公司东风果园内),而今普艺寺遗址附近尚有十余棵高大的古栗树,据传距今已有近千年。明代曾将燕山板栗作为皇陵(十三陵)的主要祭品,并在皇陵附近的州县设立十几处栗园、榛厂,专门负责提供板栗、核桃、榛子等祭品的生产和交纳事宜,其中在怀柔、密云辟有多处栗园。

  说起栗子,以“良乡板栗”最为著名,其实历史上良乡并不产栗子。良乡自古以来为北京城西南部重镇,也是华北地区商贸重镇,房山及周边燕山一带所产板栗多在此交易,由此使良乡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甚至连密云、怀柔等地产的栗子有时也经良乡中转到南方各省。因发往各地板栗包装袋上均写有“良乡板栗”字样,由此便有了“良乡板栗”之称,也就使人误以为“良乡板栗”产自良乡。

  其中,燕山板栗历来有“木本粮食”之称,素有“铁秆庄稼”美誉,其品质上乘,个儿大,皮儿薄,肉儿厚,味道甘美、香甜,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曾是清朝的贡品之一。而地处燕山山脉的怀柔,由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降水量、温度、土质等条件十分适合板栗生长。怀柔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代。怀柔板栗主产区域九渡河、渤海等镇村土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等分化形成微酸性土壤,土壤PH值为6-6.8,适合板栗的生长需要,而且这种土壤含有大量的硅酸,栗果吸收硅酸后,内皮蜡质含量增加,炒熟后内果皮易剥落,怀柔板栗的这一特点是国内其他地区板栗种群所不能比拟的。

  营养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热量也很高,古时还用来代替饭食。栗子不仅是美食佳品,也可作药治病,有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及外伤骨折、淤血肿痛、皮肤生疮、筋骨痛等症。

  唐代医学名家孙思邈曾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脚不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吃食栗子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冶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还有驱寒止泻之效。其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而又价廉易得,所以,受到历代医家推崇。据说,为了延年益寿,慈禧太后经常食用糖炒栗子、栗子面小窝头和带有栗子仁的八宝粥。后来北海的仿膳饭庄聘来御膳房里专门制作糕点小吃的著名御厨,使清宫的栗面小窝头等名食传入民间,遂即成为百姓爱食的小吃,并名扬海内外。

  做法

  ◆居家自制

  将板栗洗干净,放在砧板上,单手用刀剁个大约深5毫米的口子,把栗子皮切破;切好口子的栗子放进一个微波炉容器中,盖上盖子,把盖子上的透气孔打开,微波炉高火2分钟;取出打开盖子,这时候栗子已经开口;放一小勺食用油和一小勺白糖,再撒点干桂花,盖上盖子上下摇晃,让食用油和白糖能均匀包裹在栗子表面;盖子上的透气孔打开,放入微波炉再高火两分钟左右即可。

  ◆街头炒法

  将栗子洗净后用剪刀剪开个小口;剪好后,放入碗中用清水浸泡15分钟;泡好后用布擦干净表面的水分。

  将锅烧热后,倒入海盐和栗子,开始翻炒;很快栗子上的盐会出现脱落现象,一直翻炒至栗子炸开口;倒入白砂糖,糖融化后,快速从底部往上翻炒,以免糊锅;糖慢慢被海盐吸收,栗子颜色越来越深,也变得干燥;继续翻炒,海盐越来越干燥,呈颗粒状,这时候可以熄火;盖上盖子焖5分钟使板栗熟透。

  小贴士

  栗子一定要在尾部皮厚处切开,深度不小于5毫米,长度要超过整个厚皮,这样可以使栗子壳更容易剥开。

  栗子在炒前用水浸泡一会儿,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流失,避免肉质干硬。(温来生)

原文链接;http://jjrb.bjd.com.cn/html/2018-09/20/content_282990.htm

(责任编辑:桑爱叶)

  • 0
    表情-挺你
  • 0
    表情-搞笑
  • 0
    表情-伤心
  • 0
    表情-愤怒
  • 0
    表情-同情
  • 0
    表情-新奇
  • 0
    表情-无聊
  • 0
    表情-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