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襁褓中的王俊峰还未来得及在父亲温暖的臂弯里咿呀学语,年轻的八路军战士王振宗便毅然转身踏上革命征程。1951年,一纸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属证,永远定格了王振宗烈士的生命。

父亲是如何牺牲的?又安葬在哪儿?证书上“1950年”“北京”等模糊的字迹,成了王俊峰追寻父亲最后足迹的唯一线索。这场跨越时空的寻找或许永无答案,但刘勇仍不想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刘勇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受王俊峰老人的委托,帮她寻找烈士父亲王振宗的安葬地。

刘勇努力了很久,但仍未有进展。5月22日,刘勇要去参加红色宣讲,他原本要讲的是《绿林女杰金老太的抗日风云》,但就在宣讲前几天,他却临时把题目变成了《等待》。    根据老人的描述,刘勇捋出一条大致的脉络——王振宗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还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阅兵。后来,他调到了位于北京的二四九军校。

老人说:“通州有个红旗工厂,听说这个工厂的前身就是二四九军校。当年,我父亲就在这所军校当教员,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牺牲了……”刘勇向很多人打听过二四九军校,但都没有结果。“这所军校只存在了20年左右的光景,知道的人不多。我跟志愿者打听过,没有详细的记载,不知道当年的事情是什么情况。”

线索中断了。刘勇决定把王俊峰寻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帮老人寻找线索。 “万一有当年二四九军校的老人,或者在红旗小区住过的老人听到我的宣讲或者看到了视频,能帮老人提供一点线索呢?” 刘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