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铸魂,夯实文明创建根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党总支和领导班子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的三级学习体系,构建“理论学习+文化浸润”双轮驱动模式,年均开展专题研讨20余场、主题党日活动60余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打造“业务骨干讲课”“青年人才培育项目”等文化阵地,不断补充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全流程,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守规范”的良好氛围。
以实践惠民,传导文明发展温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开发并推广应用“数字京村”平台,推广应用乡村文化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功能,集成乡村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数字化信息服务,依托北京市农业科技大讲堂建立市场信息服务生产发布工作机制,同时开设“数说市场”专栏,按周、月、季为郊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及生产主体提供市场行情分析、预测预警服务。依托“菜篮子市场信息”微信公众号发布蔬菜市场行情报告,覆盖本市生产经营主体200多家,价格数据查询年均超过1.5万人次。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北苑路88号北京优农特色农产品市集志愿服务,以及“路口值守”、文明城区创建、街道环境清洁、社区文化宣传等基层治理和社区公益事务,年均开展扶贫帮困、社区共建、助农展销等线上线下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1000余万元。
以品牌聚力,丰富文明特色活动。坚持“创特色、树标杆”理念,培育具有辨识度的文明特色品牌。党总支以“数智慧农”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一支部探索“党建+数据赋能”的创新实践路径,二支部打造“数联产销”党建品牌,三支部塑造“数字京村”党建品牌,全方位推动党员“立”起来、党建“强”起来、品牌“树”起来、农村“智”起来,农民“富”起来,为首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