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北京地铁首家站内咖啡店在1号线国贸站正式开业,伴随着地铁列车带来的风,咖啡豆的醇厚焦香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厅弥漫开来。经过四年的探索耕耘,如今的北京地铁跳出单一便利店服务的局限,引入更多服务业态,从“便利”到“便民”,为每一段旅途注入更多温暖与便捷。
地铁站越来越好逛
“现在地铁里的商铺越来越多,每次路过不同的车站,都会有新的发现。”资深地铁族小董发现,多元业态已在北京地铁里扎根。在地铁10号线金台夕照站C口旁,每天清晨7点半,“美团食光机”早餐车摊位总会准时开启服务。工作人员推着保温箱,满载着热乎乎的早点来到车站,烧饼夹肉、豆浆、粥等早点一应俱全。“价格便宜,花几块钱就能吃饱,拿到手还挺热乎的。而且买早餐不用绕路,太方便了!”上班族张女士说。
“这些餐品由快餐企业中央厨房定制,通过保温箱运输直达地铁站,乘客线上下单,站内领取,精准解决了乘客早上赶时间的痛点。”北京地铁资源开发公司商业经营部副部长张冉告诉记者,目前“美团食光机”已经覆盖31座地铁站,热销点位每日销售量达200单。
针对不同车站的定位差异,北京地铁精准划分服务类型。针对基础服务,北京地铁在97%以上的车站提供了食品饮料售货机、共享充电宝这类标准化、连锁化服务项目;在多元化服务方面,枢纽站提供了便利店、共享寄存柜、地铁小站等针对长途出行旅客的服务项目;在文旅站提供了共享寄存柜、外币兑换营业部、潮玩机等服务项目;在商务、通勤车站提供了早餐车、咖啡店、鲜花零售机柜、领水机等服务项目,为高频乘坐地铁出行的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心、温暖的服务。“地铁站真是越来越好逛。”小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便民商业盘活闲置空间
2004年,出于安全考虑,地铁站台和站厅内的商铺被清退。直至2021年7月,罗森等三家便利店在地铁站内开启试运营,让商业业态重新回归地铁空间。
以地铁乘客出行便捷化、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导向,自2023年3月起,北京地铁开始试点鲜花机柜、便民餐车、城市客厅、地铁小站、寄存柜、共享充电宝6种便民服务经营业态,初步实现了“安全、便捷、畅通、经营”有机融合。如今地铁站内的便民服务设施,选址均不影响乘客通行,不影响安全疏散,不会遮挡安全标识,同时更加贴近乘客走行流线。
“随着手机支付和刷码乘车的普及,人工售票逐步退出,一些车站的乘客服务中心闲置下来,我们通过商业开发,让这些占据车站C位的空间‘活’了起来!”北京地铁资源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子研告诉记者。
轨道上的“生活圈”形成
如今,北京地铁公司所辖线路已经营102处便利店、1900余台商业自助机具、30处鲜花机柜、35处便民餐车、207台免费领水机,并在文旅、商圈、交通枢纽等处的76座车站设置171处行李寄存柜。商业设备设施车站覆盖率达97.25%。今年上半年车站便民设施服务乘客累计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提升20%以上,已形成广泛且密集的车站便民服务网络。
北京地铁正逐步将地铁站从单一的交通工具转变为集出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生活空间,把“交通圈”打造成为轨道上的“生活圈”。“十五五”期间,北京地铁将通过地铁商业设备设施设置标准与信息化数字化的结合,转型升级为“智慧、融合、高效、可持续”的多元经营渠道,以更加贴心、高效的方式进一步满足乘客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