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图书馆能有多少种可能?2月7日,经过50余天的升级改造和空间重塑,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恢复开放。焕新后的劲松馆,以“阅读+”新场景、新技术、新服务,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带领读者探索公共图书馆的“新玩法”。

打造新场景,“阅读+艺术”增颜值

左侧的地面、吧台上,一排排的鲜花绿植,娇艳欲滴,尽显活泼与生机;迎面是一面高高的“红墙”,上书“花映春禧”金色大字,格外大气和浑厚……走进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大厅,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迎面扑来。

再往前,由“红墙”围拢的区域,是开馆新展——“花映春禧”美术作品对话展,以“花卉”为题,用一幅幅经典美术作品,展现历代艺术家绘就的花卉之姿,寄托美好愿景,让读者在借阅之余,欣赏高品质的艺术作品。

当天,经过焕新升级,位于三层的朝图地方文献研究中心首次正式对外开放,常设展览同步展出。在这里,读者可以查阅馆藏文献资料,还可以参观“朝阳文献——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馆藏地方历史文化典籍展”“国东贞石——朝阳区石刻拓片展”“朝阳文华——田凤银长城油画展”。

同样让图书馆更添艺术味的,还有一层新增的“朝图·象外空间”和二层新添的图书荐读墙、配有沙发茶几的阅读角等。

“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很时尚、很艺术。”读者冯女士表示,“经过重新设计和布置,整个图书馆变得生动美好起来,温馨有档次。”

打造“馆中店”,书香咖啡香交融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与书店的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图书馆+”内涵不断拓展,馆店合作已成为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劲松馆一层西侧的“朝图·象外空间”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此次改造的重点和亮点。

“朝图·象外空间”设计上兼具美学与功能性,划分公共阅读区、咖啡茶饮简餐区、文创展示区、活动展览区等多个功能区,有精美的新书、经典图书,时尚的文创产品,飘香的咖啡与简餐,阅读区和格子间,以及沙发、装饰画、绿植等,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劲松馆的改造,是一次记忆的更新,也是一次功能的重构,更是公众对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新想象。该馆馆长赵亮介绍,“我们特别引入社会化运营品牌‘象外’打造这一新空间,希望以书籍为起点,提供一处城市生活歇脚地,为大家带来更加生动、更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以咖会友、文化沙龙、非遗体验……后续,一系列文化活动将在这个全年无休的新空间开展。

引入数字产品,让阅读更“好玩”

当科技与阅读碰撞会带来哪些好玩有趣的体验?一层东侧的智慧阅享空间给出了答案。

这里设有元宇宙虚拟线上书房,利用3D建模与渲染、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虚实结合的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在阅读机上看报纸期刊、戴上耳机听书、利用平板逛数字图书馆、扫码下载电子书,还可以走进全息互动体验空间,一秒进入数字版的《溪山行旅图》、多维体验互动剧本杀等,感受沉浸式互动演出“阅体验”。

智慧服务拓展图书馆文化生态无限可能。在一层幼儿阅读体验区,朝图还引入了黑科技阅读产品——面向幼童的“绘本桌”和面向青少年的“3D知识互动模型”,前者可以用来亲子共读、学英语,后者可以全景式观看科普视频等,学习地理、动物、植物、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

此次劲松馆的“自我更新”也是助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赵亮介绍,“我们以‘空间共建、资源共享、公益共做、利益共赢’为原则,与专业运营方‘象外’共同优化创新图书馆配套服务,并尝试与X美术馆、Pills工作室、新华书店等机构合作,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供给。”

未来,朝图还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多元供给推动生活服务、旅游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公共图书馆场所附加值,持续打造可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的城市文化会客厅,让更多人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