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传递温暖的“神经末梢”。在房山区星城街道第三社区,面对老年人口多、流动党员多、资源链接难等痛点,社区工作者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困局——从党员教育“不断线”的暖心服务,到垃圾分类的标杆打造;从叩门问需的“离案工作法”,到链接社会资源的“借力破题”……一桩桩民生小事被郑重写入服务清单,一次次创新探索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党员教育“不落一人”,银发先锋葆初心

针对社区党员老龄化严重、部分老党员外出不便的问题,第三社区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教育模式宣传党的精神和政策。线上多途径宣传:充分运用微信朋友圈、点对点私信、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流动党员推送党的理论和政策精神,确保党性教育不断线。线下送课到家:将党员学习资料送到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手中,确保党的思想学习覆盖到位。

银发先锋有榜样,发声人聚力显担当

在社区党员带头学习、发挥余热的队伍中,社区发声人于殿如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长期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队,风雨无阻地参与日常巡视、各项安保维稳任务、社区清洁和扶困助老等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尤其在2025年6月的党员外出参观活动中,他主动担当起“护航员”的角色,悉心照顾年长的党员同志。面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他主动搀扶,帮忙提拿随身物品,在上下台阶、进出车辆时更是小心翼翼护在身旁,确保他们全程安全无忧。于殿如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细致关怀,生动诠释了“银发先锋”的责任担当,为社区注入了榜样的力量与温度。

垃圾分类“样板驿站”,引领绿色新风尚

在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第三社区垃圾全品类分类驿站建设成效显著,吸引了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各级领导带队前来考察和交流研讨垃圾分类经验,其创新做法和运行模式更是得到了“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影响力持续扩大。

“离案工作法”零距离,叩响老人幸福门

聚焦社区老年人占比高、高龄老人多的特点,第三社区通过“离案工作法”深入老年居民家中,与老人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细致了解,精准掌握每位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社区积极链接相关志愿团体及爱心企业等资源,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针对性解决难题,将关爱真正送到老人心坎上。

巧借“外力”补短板,便民服务进家门

面对驻区单位少、链接型资源不足的短板,社区积极拓宽思路,主动引进外部资源参与社区服务,便利居民日常生活。例如:链接“护国寺小吃良乡店”,在便民服务中提供食品代购;引入“中华志愿者协会家宝回收服务团队”,组织开展可回收物上门回收以及“以物换物”旧物回收兑换活动;联合“北京孝馨智慧家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体验和康养服务体验。这些举措大大便利了居民日常生活,实现了“服务送上门”。

健康服务“家门口”,义诊守护夕阳红

为满足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健康需求,第三社区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健康诊疗服务。社区联合北京燕化医院星城分院和北京上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定期在社区内组织开展义诊活动,提供中医问诊、血压监测、血糖检测、健康咨询等一系列特色诊疗服务,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保障。

社区虽小、却情怀博大,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正汇聚成居民脸上的笑容、邻里之间的温情,更成为基层善治最生动的注脚。下一步,星城街道第三社区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破瓶颈,让每一位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时代的温度、共享发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