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了,可天天为停车发愁!”这曾是房山区不少社区居民的“幸福烦恼”。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房山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动“五件小事”落地见效,用实招破解民生烦心事。
就像向阳街道向阳里社区,一块荒废多年的“边角地”,如今蜕变成智能停车场——既解了“停车难”“充电难”的燃眉之急,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正是房山以创城惠民生的生动注脚。
(改造前)
(改造后)
共商共议,绘就民生蓝图
“停车难”“充电难”是社区治理的“硬骨头”。创城工作启动后,社区党委紧扣“瘦身减负、提质增效”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启动“阳光议事”机制: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实地勘查闲置地块,多轮协商后确定“分区管理+智能充电”改造方案。从“政府干、群众看”到“大家议、共同办”,民生蓝图里满满都是居民的心声。
绿色智慧,打造便民空间
改造中,社区将生态理念与科技赋能融入细节:照明用太阳能路灯,年节电超2000度;新能源专区配智能道闸与快充桩,17个充电桩、16个燃油车位精准匹配需求。如今,居民停车不用绕路,新能源车在家门口就能补能,“绿色+智慧”的改造让“边角地”变成了“便民点”。
共建共享,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施工时,党员带头监督质量;建成后,社区文明劝导队引导规范停车。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昔日闲置地成了创城示范地。“现在停车方便,充电还实惠!”新能源车主王先生的感叹,道出了大家的获得感。破解“两难”的同时,社区凝聚力也悄悄增强。
创城为民,更靠民。向阳街道的实践,正是房山以文明创建破解民生难题的缩影。下一步,房山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让居民在创城中收获更多幸福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