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房山区大安山乡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破雨冲锋,在汛情一线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模范典型,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的担当,以服务为民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赵亩地村党支部从汛前排查到转移安置,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员冲锋在前,用实干担当筑起守护群众的“安全堤坝”。

筑牢“红色堤坝”,守护“银龄家园”

在降雨来临前,赵亩地村党支部就提前进入“战时状态”,立即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将全村按片划分防汛责任区,明确党员包片责任。同时,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内老党员、志愿者、群防群测员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建立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机制。重点对村内河道、低洼地段、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党支部逐一建立台账,明确立行立改工作要求,确保问题及时解决。

转移安置“加速度”,安置点变“暖心窝”

应急响应启动后,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逐户开展转移安置工作。在转移村民时,78岁的独居老人王大妈不愿离开家,包村干部耐心劝说“王大妈,安全第一,您放心,家里的东西我们会帮您转移,等雨停了我亲自送您回来。”说完便扶起老人,将老人安全转移到安置点。在连续的防汛战斗中,大家始终坚守一线,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对于党支部每位成员和所有包村干部而言,他们少睡一会,防汛保障就会增加一分。

邻里互助显担当,“小村大爱”聚合力

转移工作刚结束,村“两委”干部就立刻清点安置点人数,根据老弱病残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快速调配物资,把提前储备的矿泉水、水果、食物等一一分发到村民手中。“刘大爷,您有高血压,这是给您留的降压药和温水。”大家细心地记下每位特殊村民的需求,挨个送去关怀。夜晚,党支部成员逐个检查安置点的床铺和被褥,给孩子们加铺毯子,叮嘱老人注意保暖。看到有村民因担心家中情况而焦虑,包村干部坐在一旁耐心安慰,讲述村里防汛工作的进展、安慰大家。

在赵亩地村党支部的细致服务下,安置点里秩序井然,村民们虽离家在外,却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大家都说:“有党支部在,我们啥都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