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跟您说个好消息,我那九万多工资到账咯,其他工友们也拿到钱啦,家里日子不那么紧巴啦!”这是被拖欠工资老赵打来的电话。此前房山区检察院联合属地街道、人力社保部门通过支持起诉和诉前调解,化解了老赵等43名农民工的劳务合同纠纷,帮助农民工拿到近百万元的工资。
充分调查核实,打好和解基础
2021至2024年,某一回迁房建设项目经多次分包,雇佣老赵等43名工人从事建筑工作。工程项目结束后工人的工资却没有着落,老赵等人多次讨要无果,便将情况反映至属地街道、人力社保部门。两家单位几经协调发现用工事实不清,雇佣双方分歧较大,事情难以解决,人力社保部门遂将案件线索同步移送至房山区检察院。
2024年5月,房山区检察院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介入并受理该案,成立联合办案组立即开展调查,发现用工方并不否认需要支付的工人工资,但是双方就工资数额各执一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用工方认为工人存在大量虚报工时和工资数额的情况,其认可的数额与工人提出的给付金额不一致。
很多农民工是临时性务工,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流动性较大,且同在一个施工单位内个体也差异很大,最终计算出的代付工资款需要结合很多书证才能形成。我们细致审查双方提供的记工考勤表、工资发放表、工地现场照片、工地签到表等书面证据,逐一核查43名工人工资,最终形成双方认可的待支付工资数额明细表,解决了最大争议问题,为推动形成和解方案打好基础。
多方协作联动,达成和解方案
一份工资就是一份生活保障,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优先以和解、调解作为办案方向,切实保障农民工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工资。
2024年6月,房山区检察院依托“1+3”服务模式,联合属地街道、人力社保部门,搭建“调解台”,多次对工程项目发包方、总包方等多方进行约谈,核实情况并督促相关单位(人员)及时支付工资。同时线上线下多次和老赵等人释法说理,引导其通过合法、合理途径解决诉求。经过多次协调,一个月后,我们牵头制定了多方认可的解决方案,由发包方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垫付工资,43名工人的劳动报酬有望兑现。
强化检察监督,做实权益保障
劳动报酬是农民工的血汗钱,保障农民工及时拿到劳动报酬关乎社会和谐稳定。讨薪类案件的关键是执行,让合法权益兑换成“真金白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诉求,真正解决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履行和解协议过程中,分包方就垫付款项用途与发包方产生分歧,认为“垫付款项是应给付给己方的工程款”,拒绝发包方及总包方将款项直接支付给工人。为保证工人确实拿到工资,而不仅是“一纸方案”,2024年8月,我们协调总包方、发包方与分包方,进行充分释法说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发包方将款项支付给总包方某建设公司后,总包方按照待支付工资数额明细表直接发放至43名工人工资专用账户,并实时监控账户付款过程,确保每名工人工资到账。终于在今年八月,所有工人都收到了工资,全案追索劳动报酬近一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