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正式对外发布,辖区内的32处便民服务网点向市民开放。便民服务网点迎来社区居民连声夸赞,“近,太方便了,不用出小区,买菜、小修小补就都可以解决。”“很便民,也很实用。”家住中关村街道东南社区的居民一大早就来到位于社区内的便民服务菜店。在便民菜店内,40余种新鲜瓜果时蔬码放得整整齐齐,前来采购的居民正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果蔬。“很方便,我们不用出小区就能买到新鲜果蔬,我一般两三天过来买一次。”已经是常客的张阿姨笑着说。
据了解,中关村街道东南社区常住人口近6000人,其中60岁以上离退休老人1800余人,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一,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如今,便民服务网点开到了家门口,极大满足老人的日常所需。目前,中关村街道东南社区的便民菜店每周二、周六开门营业,在保证送来的菜品新鲜的同时,工作人员还贴心准备了零钱和硬币,以便不方便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能够顺利购物。中关村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衡东介绍:“我们街道设立的便民网点不收房租,街道把网点设立好以后,商家‘拎包入驻’,带着他们的销售产品直接来就行了,所以价格会较低,这样真正实现便民惠民。”
在便民菜店的隔壁是另一个便民服务网点——便民维修店,王永昌师傅每天8点到店,换上维修服,拿上工具,开始一天的维修工作。在很多居民眼中,他是方圆几公里的维修“红人”。“我住在隔壁保福寺社区,不管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坏了,我都过来找他修。”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说起自己的维修工作经历,王永昌很感慨:“以前我就用一辆三轮车出摊,然后支个小棚子。现在街道提供了便民服务网点,我也不用风吹日晒了。”自从中关村街道一刻钟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完成后,王永昌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处工作场所,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被规划得井井有条,街道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也为地区这些“手艺人”增添了一份归属感。
“我们利用疫情防控时闲置下的集装箱,还有以前社区内废弃的自行车维修棚及闲置空间,进行整体升级改造,按照街道统一标准、统一外观、统一标牌标识、统一经营时间、统一收费标准,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让居民既能得到便捷服务,又能感到我们城市管理的规范。”衡东介绍。
据了解,由中关村街道打造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电子地图也已上线,实现了辖区内便民服务网点一键可查。经统计,近两年,中关村街道共增加了果蔬销售和小修小补网点11处,新增经营面积近3000平方米,基本保障类业态网点共422家。通过努力,基本保障类业态网点得到大力提升,能够实现15分钟距离全覆盖的目标。
如今,方便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离不开中关村街道小海们在背后的努力付出,一次次的走访调查,收集整理的1600余份居民问卷,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连在其中的便民服务网点成为百姓们的“民心工程”,真正让居民体会到了“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