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9月21日,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举行授牌仪式,为海淀区四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试点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授牌首批“海淀区青少年保健基地”。

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

据了解,未来,以“海淀区青少年保健基地”为依托,海淀区将建立卫生健康、共青团、教育等多部门合作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机制,积极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同时,海淀区将大力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主要是指以认知、情绪管理、社交、社会适应能力等为主的心理培训课程。未来,相关心理专家将走进四所海淀区青少年保健基地,进行全面的课程普及,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钟赋真介绍:“除了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外,还将对学校老师以及家长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心理素养,学会如何与青少年相处,并在班级进行青少年‘心理委员’的培养,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同伴支持体系。”

此外,“海淀区青少年保健基地”授牌后,海淀区还将构建宣传网络,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进校园大型科普讲座。使青少年主动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服务的能力增强,生殖健康服务利用显著提高,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意识提升。

“学校可以根据需求自选科普课程,如以‘青少年生殖健康如何保护’‘青少年情绪如何管理’‘如何科学管理青少年营养’等为主题开展青少年专题讲座。”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晓红介绍:“我们现在已经下沉到社区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健康知识宣讲活动,包括心理、营养、饮食、运动等方面,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在学校和社区里,让家长和老师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及时筛选出需要提前做干预的有相关问题的青少年。”

构建健康保健三级服务网络

目前,海淀区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专职青少年服务工作负责人。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街道内的小、中、大学构成了海淀区青少年健康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刘晓红介绍,“学校或者老师可以和我们医院保健科直接进行对接,医院将为有就诊需求的学生提供绿色转诊通道,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诊到个性化门诊,保证最快最好的提供相应的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以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引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为青少年提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全面的、综合、多层次服务。

目前,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有强大的青少年保健服务团队作支撑,包括妇科门诊常见病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心理门诊、儿科门诊、生长发育门诊(早期综合发展科)、眼科门诊、口腔门诊、乳腺门诊、营养门诊、内科门诊等多学科为青少年提供不同需求领域的服务。

据统计,2022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为10至19岁青少年提供服务6728人次,2023年上半年提供服务3892人次。“未来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细化相关方案,共同研讨,来创新我们的工作模式,并定期做相关工作进展的评估,目标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青春期的保健。借助‘海淀区青少年保健基地’为青少年提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更加优质的服务。”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彭振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