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海淀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建设,进一步总结和验收年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果,近日,由海淀区地震局组织,区应急管理局、区国动办、区公园管理中心、区教委资产和财务核算中心、四季青镇、马连洼街道等相关单位代表共同组成认定小组,在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农大附中”)召开了“2023年海淀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会”,对6处新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认定。

会前,认定小组成员在农大附中负责人的带领下,对学校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参观。农大附中非常重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学校的体育馆(室内)和绿地、操场(室外)均设置为避难场地,场内外标志牌设置规范并拥有柴油发电机、24小时医务室、应急物资库房等应急设施,完善的避难场所建设得到了认定小组的充分肯定。随后,认定小组听取了6个场所的情况介绍,认真翻阅了相关申请材料并进行了充分讨论,综合考虑场所位置、面积、功能设施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认6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通过认定。其中北坞公园、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被认定为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中坞公园、温泉镇欣麓园、温泉镇望麓园、温泉镇连村三街35号院被认定为Ⅲ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截至目前,海淀区本年度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认定工作全部完成,新认定的6处场所可利用面积约38万平方米,可供约近20万人进行应急避难安置。海淀区地震局扎实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建设和认定工作,逐步提高各街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率,为突发地震等事件的紧急疏散安置提供了应急场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