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正式挂牌,博物馆坐落于北京海淀上庄镇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内,作为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成果,经过北京市文物局严格评审,这座建筑成为2023年北京市首批20家挂牌的民营类博物馆之一,自此,北京皮影有了专门的博物馆。

京西皮影文化城,掩映于垂柳与修竹之间的庭院雅致而宁静,洋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座占地15亩的京西皮影非遗园包括皮影博物馆、皮影演出场地等,并有沉浸式红色主题皮影艺术展、剪纸皮影精品展、国际皮影艺术展,及多种主题的皮影戏演出。游客在此可以看到传统皮影戏表演融入声、光、电技术,结合特效让表演更加栩栩如生。园区内的皮影博物馆分为多个区域,从皮影艺术的起源到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详细全面地对皮影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解读,在这里可以感受皮影艺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除此之外,在园内的皮影体验馆,游客还可以体验皮影道具的制作流程,感受皮影艺人的工匠精神。

皮影戏融镂刻、绘画、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凝聚着世代民间艺人智慧的影人,既是演出的道具,又是独立展示的艺术品。在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内,从雕刻时光、皮影往事到影戏华彩,我们能看到皮影艺术的全貌,并为之震撼。在京西,皮影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京西皮影非遗园有个袖珍人皮影艺术团——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皮影艺术院团,建团10多年来,推出原创皮影戏80余部,演出超过10000多场次,观众超过100万人,受到各界人士欢迎。据了解,剧院现有皮影演职人员48人,其中袖珍皮影演员36人,他们平均年龄25岁,平均身高1.30米,在他们的生活区,屋顶上有四个白色的大字——皮影人家,栅栏上另有五个白色的大字——袖珍人部落。这些袖珍人童颜童声,开朗乐观,是皮影艺术的忠实继承者。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演出的剧目与当年的下苇甸影戏班完全不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新编原创了多部大型皮影剧,譬如《圆明园传奇》《少年孙中山》《红楼梦》《白雪公主》《红孩儿》《寻找抗日小英雄》《曹冲称象》等。这些剧目多次在梅兰芳大剧院、海淀大剧院演出,获得观众好评。

据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长林中华介绍,在上庄镇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基础上建成的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首次全面梳理、展出了老北京皮影艺术的发展、传承脉络,并以博物馆方式展陈并对外开放。北京地区的皮影艺术,可以追溯到宋金时期,上千年时间里,在北京村镇、城区广泛流传,除了北京城里的天桥、丰台存在的皮影之外,西郊门头沟下苇甸、海淀上庄、昌平沙河、平谷、房山等地,都发现了皮影艺术的历史遗存。博物馆内首次展出北京、陕西、甘肃,河南、河北、浙江等多个流派500余件明清时期和民国古旧皮影藏品,以及大量皮影艺术相关实物。

活动现场,“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带领演员团队,在博物馆“皮影堂会沉浸展示区”展示了原生态皮影戏表演,恢复了失传近百年的“京剧皮影双下锅”演出方式,皮影戏后台婉转的腔调,幕布上影人细腻的表演动作,受到专家好评。

京影风采,千年遗韵。北京龙在天皮影博物馆落户在京西海淀上庄,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非遗文化、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是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和上庄镇长期支持非遗挖掘、整理工作的重要成果。据悉,皮影博物馆挂牌后,将长期接待研学团队和各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