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电动自行车充电再也不用跑那么远,还可以安全地充电,太方便了。”“小区的设施更完善、便利了,环境也越来越好,我们住得更舒心、更安全了。”近日,在海淀区西三旗街道9511工厂联合社区,居民看到新建好的充电车棚纷纷高兴地说。

据悉,西三旗街道9511工厂联合社区成立于2004年,电动车出行是小区居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其中车辆无处停放、无处充电等一系列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居民。“下班回家小区里可以充电的自行车棚早已停满了正在充电的车辆,有的时候推着没电的电动自行车走遍小区也找不到空闲的充电位。”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小区电动自行车相关配套设施一直没有完善到位,有时候还要抱着电瓶找地方充电,甚至还会引发邻里纠纷和充电安全问题。”

“在得知居民诉求后,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和实地考察,与物业进行多次协商并向街道汇报,申请给原有的自行车棚安装充电桩及建设可停放更多电动自行车的车棚。”西三旗街道9511工厂联合社区党委书记夏宁兵告诉记者。得到街道的批准后,社区党委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进行车棚改造工作。“我们在17号楼北侧车棚加装平价充电桩工程,在甲2号楼北侧绿地建设自行车棚。两项工程目前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大解决居民所需,方便居民停车、充电。”夏宁兵说。

搭建车棚,既解决了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存放难、充电难问题,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改善了小区的整体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一般下午2点左右来充电,设备非常智能,对于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操作起来也不难。”在17号楼北侧,居民张叔叔对改造后的充电车棚赞不绝口。

车棚新增了充电桩,后期的安全监管也至关重要。“我们运用人防、物防、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有效预防和消除电动车火灾隐患。”夏宁兵介绍说,“接下来也将持续进行安全消防宣传,宣传并提醒居民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停放电动车辆,正确安全使用充电装置,共同守护社区安全。”

西三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表率作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以居民利益为出发点,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破解治理小区顽疾的难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