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非遗档案资料作为非遗资源的重要载体和非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从海淀区档案馆了解到,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海淀区档案馆持续开展了非遗档案专题征集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2件非遗实物、315张非遗电子照片、141部申报片、10个项目37节慕课视频和2份图书资料等一大批珍贵档案已陆续征集进馆,进一步丰富馆藏档案门类,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非遗档案资料的完整留存和系统利用是实现非遗完好保护的基础。据了解,此次征集到的档案资料包括火绘葫芦、传拓技艺、京绣(海淀分支)、京式旗袍等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淀区档案馆接收征集科科长石磊介绍,“此次我们的征集面向海淀区第一批至第六批的17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其中有不少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次征集也是海淀区档案馆近年来首次大规模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为提升非遗传承人捐赠档案的幸福感、自豪感,海淀区档案馆与捐赠者签订了捐赠协议,并向他们发放了《捐赠证书》《收藏证书》。

据了解,为做好本次专题征集工作,前期,海淀区档案馆深入调查研究,函商海淀区文旅局及下属事业单位文化馆等,提前摸清底数,数次赴海淀区文化馆了解海淀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档案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拟征集具体对象,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会议研究拟征集非遗档案的价值、证书发放、进馆整理方案。

与此同时,海淀区档案馆认真按照最新档案制度条例,即2023年12月国家档案局正式开始实施的《档案征集工作规范》,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逐条逐项比照馆内现有征集制度,对《海淀区档案馆档案征集工作办法》《档案资料捐赠、使用协议书》《捐赠档案、资料移交明细表》等档案征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从而确保本次专题征集工作始终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推进。

“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征集工作。同时,在国际档案日等重要的时间点会面向公众展出征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并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其中,向公众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并科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石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