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淀区政协常委、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崔丽娟带着“关于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的提案”上会了。

这份提案是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模拟提案”。为充分了解当前商品包装的分类标识情况,以及各国的经验做法,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模拟政协社团”的宋子浩、赵紫涵、梁墨涵、龙泽禹四位同学在老师田津菁的帮助下,成立了调研小组,调研后形成的“模拟提案”,“关于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的提案”,被崔丽娟委员转化为全国政协提案,带到了2024年全国两会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垃圾分类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依旧存在不知道如何分,以及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类型垃圾的名字不统一的情况。如果在商品的外包装上能印制垃圾类型,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人们不知道如何分的情况,对此,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商品调查等。”在“聚焦全国两会建言环境保护”海淀区模拟政协活动上,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宋子浩介绍。

基于调研 重于实践

“这个提案选题特别好,切中了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提案的核心是能不能在商品的标识上标出包装所属的垃圾类型,这个细节也是把垃圾分类向源头推进了一步,而且调查很扎实。”崔丽娟委员说道,而这也是她看中这个“模拟提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采访中,宋子浩说,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和社团成员们提出了四个调查内容:常见商品外包装印刷标识情况;百姓对于在商品上印刷垃圾分类标识的意见;部分城市垃圾分类标准;我国关于垃圾分类标准的法律条文。

带着问题说干就干,同学们总计调查了219件各类商品,力求做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调查容量,让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代表性,结果显示:仅有17%的包装上有明显标识,部分企业及其旗下产品均无任何标识,日用品几乎无标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对比了国内外的不同,查询相关的惩罚举措。”赵紫涵介绍。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对群众的意见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06人参与了线上调查、116人进行了线下调查。问题涵盖年龄,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针对某个物品不知如何分类的情况,是否注意到商品上的垃圾分类标识以及如果在每个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是否可帮助更好地实行垃圾分类四个问题。此次问卷调研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覆盖12个省级行政单位,共计626个样本数据。问卷结果显示:90.5%的受访群众曾经遇到过不知如何分类的情况,超过2/3的受访群众曾经注意过标识;94.8%的受访群众认为如果商品上有垃圾分类标识,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商品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更坚定了我们做这个提案的信心。”梁墨涵补充道。

摸清问题 提出实际建议

经过前期的调查,同学们发现,尽管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人心,但部分人群垃圾分类知识依旧匮乏,商品包装上的垃圾分类标识率不高,商品印制垃圾分类标识的相应法规还不完善,各省市垃圾分类管理存在差异。

“好的提案,不仅能提出问题,还应该有可行性、可落地、重实际的建议,这份提案就很细致。”崔丽娟委员评价。从最初发现问题,进行调研走访,再到参加海淀区模拟政协活动,对交大附中“提案小组”成员来说,整个过程也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他们从中得到了有益滋养。

针对这份提案,学生们提出,要务实调研,出台适用于不同处置端的垃圾分类标准;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商品包装垃圾分类标识的实施;有序推进,推动企业落实商品包装标识的改进升级。“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建议,就有可能成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很重要的突破点,其中提到的尽量减少企业成本,为企业设置一定时段的缓冲期,很落地,孩子们也很有社会责任感,考虑问题很全面。”崔丽娟委员表示。

龙泽禹对崔丽娟委员的表扬笑着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不仅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以更顺畅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学到一些调查方法,对于个人的成长,能力的提升,都很有帮助。”

特殊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模拟政协”是让人民政协走进当代青少年,让中学生通过关心社情民生,真正理解、体验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从而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有益尝试。“我们的‘模拟提案’能有幸被转化,我们也非常开心,这更坚定了我们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生态文明的信念。”宋子浩说道。

这样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日复一日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据了解,早在1999年,交大附中就开展了环境保护相关的实践和探索,从最初的环保小组,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再到生态文明建设,学校师生早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和传承者。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

“我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理念,依托节能减排设施,建设节能减排教育基地,创建绿色学校,打造怡人、人本幸福环境,同时,还构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涵养学生生态人格,开展典型环保主题活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形成了以‘环境建设与绿色学校’‘学科特长与能力培养’‘环保课程与社团活动’为特征的、交相辉映生机勃勃的校园风景线。”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戴文胜介绍。

在海淀区政协的组织、推动下,目前已有两所高校、六所中学开展了模拟政协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8件“模拟提案”转化为全国、北京市和海淀区的提案得到落地、解决;在近几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集中展示活动中,三所学校累计获得集体奖和个人奖32个。从课本上的名词,到参与模拟政协活动、发现身边问题、调研提出解决建议,对于“模拟政协社团”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生动的课堂,更是政协制度给教育系统提供的特殊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倡导的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品质,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