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学雷锋月”,在刚刚过去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海淀区苏家坨镇同泽园西里社区为老年居民开展了“献爱心发扬志愿精神”雷锋日主题活动,社区邀请辖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提供义诊服务,同时还组织志愿者开展健康宣传和免费理发服务。“阿姨,您身体还可以,就是血压有点高,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少油少盐少糖,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用耐心周到的服务,赢得老人们的好评和点赞。
同泽园西里社区是保障性住房社区,老年居民较多。为做好老年人服务,社区采用“邻里守望1+N”工作模式,即一位志愿者与一位或几位老人结对,照顾其日常生活,提供个性化服务。所有楼门长都加入了志愿团队,很多热心居民也积极响应号召,在社区的安排下与有需要的老人进行结对。
寒冬腊月 风雪中的温暖守护
2023年年底,北京迎来首场大雪。为应对那次极端天气,同泽园西里社区提前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降雪期间的各项保障工作,要求所有社工和志愿者在做好扫雪铲冰工作的同时,时刻关注自己帮扶对象的日常生活和身体情况。会后,大家第一时间致电或上门问候老人,叮嘱尽量少出门,药品或其他必需的生活用品可以代购,并检查了家中水、电、燃气、暖气等是否能正常使用,根据老人需求提前采购新鲜果蔬和常备药品等物资,基本保证老人生活不受降雪影响。
独居老人张阿姨心脏不好,志愿者李大姐与其结对。降雪前夕,北京市气温骤降,当晚张阿姨的血压突然升高,感觉自己即将晕厥,强撑着给李大姐打电话。李大姐急忙与爱人赶去查看,驱车将张阿姨送往医院,并陪同检查输液,直到凌晨4点左右张阿姨的情况才稳定下来。降雪期间,张阿姨又患上了重感冒,李大姐再次承担起照顾张阿姨的责任,每天上门关心问候,为她买菜做饭,照顾日常起居。张阿姨看着李大姐忙里忙外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家人也不过如此吧。”
除了照顾身体,精神上的抚慰也十分重要。志愿者胡阿姨的帮扶对象陈奶奶,早年因为一些变故导致性格沉闷脾气暴躁,进而影响了身体。胡阿姨性格开朗,经常陪陈奶奶聊天解闷,天气好的时候带陈奶奶出门散心,久而久之陈奶奶的情绪“由阴转晴”,身体也越来越好了。社工们笑道,“这比吃药还有效。”降雪限制了老人们外出,胡阿姨担心天气影响陈奶奶的情绪,依然坚持每天陪陈奶奶聊天,就算雪太大出不了门也会打电话问候。陈奶奶说:“你放心,有了你的陪伴,我现在情绪身体都很好,等雪停了,陪我下楼遛遛弯,看看雪景。”
志愿者给予的关怀和照顾让老人们深受感动,老人们也很体谅,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都表示降雪期间自己不需要额外照顾,一日三餐都能解决,社区可以协调更多时间和精力照顾有特殊困难的老人。
大雪下了三天,志愿者温暖守护,老人们积极配合,双向奔赴,迎来雪过天晴。
阳春三月 邻里间的友爱相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各行各业的人们又投入新一年的工作中,同泽园西里社区又为几位生活有困难的老人结对了志愿者。居民郝叔叔在去年年底患了脑梗,行动不便,老伴李阿姨精力体力有限,照顾郝叔叔的同时无法打理家里的家务,也找不到满意的家政公司,因此向居委会求助。社区党支部“暖夕阳筑同馨”爱老助老项目包含为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家政服务,刚好可以解决李阿姨的诉求。李阿姨开心极了,连说社区想得真周到。但李阿姨和郝叔叔还有一个需求,两人没有子女,平时遇到事情不知道该联系谁,心里空落落的,社工便联系了赵姐与其结对。赵姐是志愿团队的“元老级”成员,经验丰富,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照顾好老两口。郝叔叔和李阿姨心里终于有了依靠。
社区居民刘叔叔和贾阿姨,老两口日常出行离不开电动自行车,但是都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充电。楼门长郑叔叔知道后,主动表示愿意帮助老两口解决充电问题。郑叔叔去探望时说道:“以后您什么时候需要充电就打电话给我,我帮您充电。”刘叔叔和贾阿姨被郑叔叔的热心肠感动。
郑叔叔不光有副热心肠,还擅长书法,是社区书画社的骨干成员。春节前,同泽园西里社区举办了隆重的迎新春活动,郑叔叔应邀为居民们写春联、送祝福,飘逸俊秀的字体被大家连连称赞。不仅如此,郑叔叔还会理发这门手艺,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为老人们换上整齐利索的新发型。久而久之,居民们都笑称郑叔叔是社区里的“活雷锋”。
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志愿者与老人们互相守望,同泽园西里社区的暖心故事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