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历时3个月改造的“和美闵航”最美村居建设微更新项目——闵航路甲21号“福苑”,完工后收获了居民的点赞,大家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也是海淀区四季青镇继闵航路18号“和苑”、闵庄路38号“锦苑”之后的第三个社区微更新项目。
为推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四季青镇党委、镇政府规划实施“和美闵航”最美村居建设,通过“和美闵航”参与型微更新项目——“十美小院”,以点带面优化社区环境,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更新闲置空间
据了解,“福苑”诞生前堆物堆料现象普遍,是一处低效闲置空间。有居民回忆道,“我们这个房子已经盖了二十多年了,比较破旧了,非常需要改造。”四季青镇责任规划师于小菲也讲述了“福苑”改造前的一些情况,“这个小院原来并没有任何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原来的铺地、绿化都很杂乱。入门处的一个小亭子,也是居民自己搭的,非常简陋。”
走进现在的“福苑”,约2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靓丽一新的“四和”景观标识,脉络清晰的小径,人气颇旺的休闲凉亭,温暖舒适的木质凳面等设施,都彰显了升级后“福苑”的便民与温暖,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社区将小院的小圆桌、小亭子,整个都修饰一新。现在好了,大家伙儿可以在一块聊天,也可以在空地上唱歌、跳舞。”居民王阿姨对于小区的变化喜不自胜道。
不仅如此,为了契合闵航路甲21号院内原有的景观风格,责任规划师团队采取了因地制宜、以简驭繁的策略。“‘十美小院’设计基本是按照‘固定搭配+个性元素’的模式。例如,保留了场地内原有的鹅卵石小路、玉兰、杏树等,同时又在原有的机理上做了小小的空间建设,整理修剪,延续改进。”于小菲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把一进门的空间亮了出来,把原有的亭子进行了更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活动议事的场所。”
倾听居民声音
据悉,作为一项民生改善工程,“福苑”微更新高度重视民意,先后设置了居民问卷调研、方案意见征集、居民监督施工等环节。同时,社区积极搭建实施治理平台,整合专业力量,建立沟通协商机制;责任规划师全面统筹改造实施,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过程指导推进项目落地。从调研、设计到施工、验收,居民们全程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与基层政府、社区工作者、责任规划师、专业设计人员、施工团队共建美丽家园。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小院一进门的景观标识,就是在参考了居民提出的建议后设置的。上面所有的文字都是由居民来撰写,包括‘福苑’的福字,也是由居民通过商议决定的。”
“我们的这个小院坐落在三山五园的脚下。在设计这个景观标识的时候,特意突出了三山五园的元素。”参与设计景观标识的居民进一步解释了他们的设计初衷道,“和谐四季、和美闵航、和睦家庭、和善之人这‘四和’为主体内容,以‘福苑’命名则为激励居民生活和和美美。”
现如今的“福苑”早已蝶变为居民活动阵地,兼具居民议事、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在设计上既延续了院落原有的景观风格,更展现出了时代新风貌。从以“和·美·情”为设计主题的闵航路18号院“和苑”,到华丽亮相的闵庄路38号“锦苑”,再到“小而精致”的闵航路甲21号“福苑”,通过社区近年来的更新实践,构建形成了以党建规划双引领为突出特点,以规划先行、统筹实施、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四个工作模块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更新治理“闵航模式”。一个个空间更新项目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形成了“十美小院“品牌效应,无形中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促成了社区硬环境更新和软环境治理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未来,依托“闵航模式”,会有更多的院落加入“十美小院”的行列,有助于打通城市更新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