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置换“变废为宝”、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连日来,海淀区上地街道组织各社区开展旧物置换活动,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源头减量,为创造整洁宜居环境注入“绿色力量”。
“之前家中存放的纸箱和旧衣物很多,在家里堆着又碍事,通过这次活动既能为绿色环保作贡献,也能换取生活必需品,特别好!”12月3日上午,在体育大学颐清园社区开展的旧物置换活动现场,住在18号楼的王阿姨领到旧物兑换来的物品后高兴地说。
活动当日,居民们纷纷带着家中的闲置旧物,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有序地进行置换。旧衣服、旧书、铁锅等,按一定重量或数量可兑换纸巾、洗衣液、肥皂等实用物品。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积极联系工作人员进行上门取物,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旧物置换。“以前卖废品要走好远,现在他们直接上门,多年堆积的旧物一下子都被清理了,不仅家里焕然一新,心里也‘宽敞’了不少!”居民李奶奶高兴地说。
在东馨园社区旧物置换现场,居民们带着要换取的物品有序排队,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清点旧物数量,经过登记确认后,居民手中的废旧物品就兑换成生活用品。在八一社区,工作人员现场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增加循环再利用效率,并帮助居民将家中旧物进行置换处理。“这些旧物放在家里占地方还不好处理,兑换活动让这些旧物有了新价值,还能为环保出一份力。”参与活动的居民张叔叔说。
“旧纸箱、旧书籍、旧衣物……都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还可以提升回收利用率,保护环境。”在兑换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地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对来置换物品的居民宣传科普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及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上地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活动除了紧扣“旧物置换”主题以外,还在现场设置了互动游戏、知识问答等方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提升居民对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认识,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据悉,上地街道已在各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定点回收和上门回收服务活动。定点回收是指社区通过群公告等形式通知社区居民活动时间及地点,居民把家中可回收物收拢起来拉到指定地点,由回收人员进行称重计量,并提供回收价目表,以折现方式为居民提供垃圾减量服务。上门回收则提供回收价目表与回收人员联系方式进行预约上门回收,帮助居民解决家中大件可回收物并向居民分享可回收物的分类类别,提升居民对可回收物的认知,从源头促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上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贵法介绍:“目前,我们除了每周一、三、五在各社区进行旧物分类置换外,也会定期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吸引和影响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提升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