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从会上获悉,海淀区今年将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道路大中修30万平方米、区属道路标线复划50万平方米,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开放错时共享车位2500个。此外,还将建设好、使用好保障性住房,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升至85%以上。
将打通6条“断头路”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
去年,海淀区全面做好搬迁腾退,搬腾9824户、完成率99.7%,小片平房区改造启动实施94处、签约率达99%,启动并完成4个村庄宅基地腾退,最后一个非保留村——冷泉村腾退工作基本完成。
在疏整促专项行动方面,海淀区今年将破解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秩序维护、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等难点问题,做好占道经营整治,持续推进群租房整治。做好违法建设拆后土地利用提升,完成36个点位桥下空间环境提升工程,在清河站片区等区域探索打造高品质城市场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街镇全覆盖。
交通方面,去年清河站配套北枢纽一体化接驳工程建成开通,打通6条“断头路”,完成45.7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挖潜新增停车位7418个,开放错时共享停车位2575个,接养道路25条、代征道路用地14处。提升自行车道97.3公里,“一站一策”推进地铁一级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积极拓展通学公交服务,新增线路37条,总数增至44条,配置通学车共计98辆,服务学校24所。
今年,海淀区还将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道路大中修30万平方米、区属道路标线复划50万平方米,对52处点位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扎实推动静态交通管理,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开放错时共享车位2500个。强化绿色交通服务,完成47公里慢行系统达标治理,加快推进12处公交场站建设,强化共享单车管理。
保障性住房将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
民生领域,海淀区去年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开工建设2338套、竣工5372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已达83.97%。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72个小区、473.28万平方米开工,78个小区、195.63万平方米完工,开工、完工面积分别增长130.19%、30.33%。
今年,海淀区将建设好、使用好保障性住房,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升至85%以上。加快危旧楼房改建,启动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B组团居民意见征询,推动安宁庄后街13号院项目结构封顶、首都体育学院项目竣工。
医疗领域,海淀区今年将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家庭医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尽快投用;扎实开展“健康进社区”行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持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试点推动区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
此外,对于今年的就业和社保工作,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落实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等任务。持续打造“海淀食堂”服务品牌。优化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完善“小小孩”照护服务政策。筑牢社会保障底线,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拓展,推动海淀区儿童福利院高质量运行。
推进3个公园绿地和10处小微绿地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24年海淀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3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6天;重污染天数为0,创历史纪录。
海淀区还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围挡设置指引,在5个街镇试点全面撤除围墙、围栏、围挡;“开墙透绿”专项治理完成8300米,增加63.7%。
海淀区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在曙光街道全域和海淀街道万柳地区开展示范街区建设,完成40条城市画廊、28个城市花园、37个城市丽角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林地和绿地181.3公顷,海淀公园无界咖啡等14处消费场景成为公园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海淀区将推进3个公园绿地和10处小微绿地建设,计划新增林地、绿地60公顷;打造特色花园式功能区,完成上地产业基地片区示范街区建设;打造便捷舒适花园生活场景,开展苏家坨中心医院、北部医疗中心花园式医院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彩化工作,实施20个彩化建设项目;大力营造高品质生态消费场景,新建26处公园绿色消费场景;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翠湖生态公园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