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舒舒服服地坐在路边看看风景感觉真好。”一大早,家住海淀区万寿路街道金和嘉园小区的居民张阿姨拉着一推车的蔬菜水果从便民超市出来,坐在沿街的公共座椅上,和老邻居们打起招呼:“走累了,坐下歇会儿,晒晒太阳再回家。”
金沟河东路隶属五棵松片区,紧邻西四环,道路沿线分布着多个住宅区、央企单位、商户和学校,常住人口近1万人。其中商业街全长约200米,分布着30多家商户,门前区域一直以来“高台林立”,废弃花池台阶与路面“差距”45厘米到150厘米,且没有护栏,给过往居民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过此路段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空摔着,无障碍通道破损不堪,给残疾人出行造成很大困难。整条路非机动车停车秩序较为混乱,行人经常被“剐蹭”。
万寿路街道对此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核实情况。经前期摸排发现,此路高峰时段非机动车达300辆左右,因附近无正规停放区域,车辆大量堆积在路边,挤占人行道和盲道。商业街门前公共空间自2011年建成以来未进行过修缮更新,公共设施老化破损、慢行空间不畅、环境风貌杂乱、休闲空间不足等问题突出。2024年7月,成立以街道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调研小队,深入摸排周边可利用资源和地块,并联系相关社区、产权单位、物业单位、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召开协商议事会,兼顾各方利益和需求,寻找“最大公约数”,最终决定将商业街门前区域“以整促提”,更新2000平方米城市公共空间,同时打造近150平方米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可容纳200余辆非机动车停放。
据了解,金沟河东路城市公共空间更新项目开始前,万寿路街道多次组织社区、产权单位、物业单位、施工方、商户代表、居民代表等召开协商议事会,小到座椅设计,大到整个区域布局规划,都认真听取民意,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督等环节共商共议,累计征集各方意见10余条,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2024年11月12日开始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次召开协商会、推进会,深入对接各方需求,尤其是商户经营、噪音扰民等问题,及时回应各方关切,解决困难,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通过破除360平方米废弃花池台阶、增设10余个座椅、安装护栏、补种20余株绿植、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改造提升人行步道和无障碍通道等环节,历时20多天,工程于2024年12月中旬竣工,整个过程达到零投诉,受到商户和居民的一致认可。
“改造后,视野开阔,公共设施齐全,有更多顾客愿意驻足停留,给我们带来不少生意,感谢政府统筹兼顾,全心为民。”在商业街经营便民超市的李先生说道。
“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是体现城区软实力的‘城市表情’,要以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系统谋划,科学治理。从一个座椅怎么设计、放在哪,都释放着市民的创造力,要广泛征求听取居民建议,兼顾各方利益,因地制宜,打造开放共享、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便携舒适的城市空间,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万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娜表示。
未来,万寿路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以片区更新带动周边线性空间换新的治理模式。坚持“一点一策”,将城市更新与周边商业提升有机结合,利用“大家商量着办”机制,引导商户和居民主动参与地区治理,广泛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努力打造美丽街区示范点位。(海淀报 记者 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