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同庆街灯会,天上有灯,地上也有不断晃动的彩灯,我刻意一步步走在上面,让恭喜发财落在身上,让银杏叶、红枫叶落在身上,让万事如意落在身上,让锦鲤让吉祥物让一切美好落在身上……在彩灯中迷醉。”家住海淀的摄影博主小余在网上分享了一组同庆街美景,只道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漫天铁水饰彩烟”。

数据显示,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近62万人次打卡同庆街。其中,元宵节一天就迎来5.2万客流。这条崭露新颜的老街,成为新春文旅市场的“顶流”,不仅得益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离不开创新的场景化体验和精准的传播策略。

皇家御路的“烟火气”

同庆街长500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是连接圆明园与颐和园的皇家御路,也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的礼仪之路。这条老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今在海淀文旅集团的精心打造下,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希望通过同庆街,挖掘三山五园文化,讲好三山五园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同时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旅游场景,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和文化体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海淀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琳琳介绍,同庆街以“同庆三禧”为主题,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业态和微型演出,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也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禧食记、东方造物局等10家特色店铺入驻,市民游客可以品尝地道的皇家小吃,淘到创意十足的手工艺品。国风幻术、纸莺漫游等十大主题空间,每天上演40余场微型演绎,传统戏曲、民族歌舞、民俗表演轮番登场,让市民游客在视听盛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同庆街改造过程中,我们尊重历史文脉,选取保留历史印记的建筑,强化新旧建筑的融合,追寻老旧时光的记忆,利用艺术化表达诠释街道重要节点,塑造同庆街特色网红打卡地。”张琳琳介绍。

6666盏彩灯“点亮”社交圈

“同庆街夜景这么美,你来看了吗?整条街挂满了灯笼,古色古香,样式繁多,有鱼灯、诗词灯等,还有风筝、对联等装饰,文化气息满满。”家住朝阳的摄影师陈先生专程前来打卡,并在网上分享了同庆街美景,直言不虚此行。

璀璨星河般的灯光照亮了古老的街巷,五彩斑斓的灯光与古建筑交相辉映,由6666盏彩灯组成的“灯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引爆社交网络的“导火索”。

“发现北京春节宝藏打卡地”“花灯种类多”“文化氛围拉满”“拍照超级出片”“年味儿十足”“道路宽敞”“很有老北京的味道”……在微博、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各大社交媒体,众多网友晒出打卡照片和视频推荐点赞,更有热心网友总结出了详细的游玩攻略。中外游客的口口相传,让同庆街从线下“火”到了线上,在众多春节打卡地中脱颖而出。

热闹的同庆街也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媒体聚焦同庆街亮点进行了深入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精准推送,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和摄影爱好者的关注。其次,媒体的深入报道和网友的自发分享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最后,中外游客的口碑传播和文化认同感,使得同庆街成为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地。这种多层次的传播,不仅提升了同庆街的知名度,也增强了其文化影响力,为未来的旅游推广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张琳琳分析道。

打造专属“海淀记忆”

“这里的每一盏灯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走在街上仿佛穿越回了老北京,但又充满了现代感。”市民李女士兴奋地分享说。她特意带着孩子来体验传统灯笼制作,并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同庆街的场景化创新不仅体现在视觉设计上,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深度参与。街区内设置了多个互动打卡点,游客可以猜灯谜、写对联,也可以体验多种非遗手工艺制作。

这里还有可以打包带走的“海淀记忆”。在“海淀有礼”文创店,灵蛇玩偶、蛇年限定书签、圆明园主题冰箱贴等新年特色商品,兼具文化内涵与设计巧思,让游客把美好记忆带回家。

互动体验项目也让市民游客乐在其中。“金鳞换甲”互动装置颇为吸睛,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动态光影、语音互动,成为同庆街的热门打卡点。喧闹的人群中,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是一道亮丽风景。三五成群的“格格”们从“宫色风裳”店走出,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让传统与现代在欢乐中完美交融。

“同庆街通过场景化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此类项目,推动更多文化地标的打造。”海淀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旅商融合助力城市更新蝶变

“从各种筹备工作到落实就位,同庆街的升级改造仅用了45天,展现了城市更新、文旅商融合的全新成果。我们以高颜值特色文化新街景、高品质文化服务新供给,积极展示海淀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创新活力的良好形象,为市民游客打造年轻态的文化消费新地标,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流量辐射效应迅速扩大。”张琳琳表示。

“有小吃,有演出,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还可以逛文创店,从傍晚一直逛到了亮灯,吹了糖人还拉了洋片儿,这就是给娃的春节仪式感。”家住海淀的王女士一家四口在同庆街收获满满。

新春市集提供特色小吃,古风店铺售卖手工艺品,夜间亮灯延长消费时间,满足游客全天候需求……集文化体验、美食市集、休闲购物于一体,同庆街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站式”消费场景。

“同庆街的火爆,是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场景化创新体验、精准传播策略与城市更新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为其他历史街区改造提供了参考,通过‘文化IP+沉浸式体验+年轻化表达’的模式,既传承文脉,又能激活消费,从而实现文旅商融合、可持续发展。”张琳琳表示。

同庆街的魅力与活力也将持续绽放,非遗工坊等十大古风文化业态,京剧表演等10个美陈打卡空间成为常驻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休闲空间。

“下一步,海淀文旅集团将以‘文化赋能、服务升级、生态融合’为核心,构建起‘文化为核、服务为脉、科技为翼’的海淀文化街区发展格局,持续打造海淀文旅消费文化街区。同时,深度挖掘文化IP,挖掘街区历史文化、民俗非遗等特色元素,形成多元化、差异化文化新业态,打造沉浸式空间场景,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不断推动建设主题化街区景观,升级业态完善商业配套,激活文化生命力。”张琳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