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鸳鸯成双成对,十分恩爱;两只凤头鸊鷉的“撞胸舞”趣味十足;白骨顶频繁潜水觅食;小鸊鷉成功捕到鱼后迅速吞下……近日,“海淀观鸟”系列活动在玉渊潭公园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为公众打开了一扇观察自然、了解鸟类的窗口,也为推动生态保护注入了新动力。

当日,玉渊潭公园内,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的科普老师通过精彩的图片,为参与者详细介绍了海淀区的鸟类分布情况以及玉渊潭公园常见的鸟类,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随后,在鸟类观测员的带领下,参与者沿着玉渊潭公园西湖开启了观鸟之旅。只见湖面上空,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组成的鸟群形成壮观的鸟浪,引得众人阵阵惊叹。而在林中与草地,珠颈斑鸠、白头鹎等鸟儿穿梭跳跃、觅食嬉戏,一上午参与者们就记录到了28类鸟种。

“一只游隼飞行时,所有鸟都发出报警反应,不同鸟类的应对方式各异。此外,春季鸟类求偶行为也很有趣,像凤头鸊鷉跳舞、绿头鸭换羽等。记录这些行为,有助于了解鸟类繁殖等习性。”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的专家彭涛在室外一边带着家长和孩子进行观鸟,一边介绍说:“这次观鸟让孩子们体验乐趣,了解身边鸟类,学会使用望远镜和基本观鸟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明白鸟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比如不同鸟类对环境的需求,以及人类行为对鸟类的影响。”

据介绍,今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全球主题聚焦“野生动植物保护投融资:投资于人类与地球”,我国活动主题则是“加大物种保护投入力度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海淀观鸟”系列活动紧扣这一主题,以《海淀区观鸟地图》为指引,将活动地点拓展至玉渊潭公园、国家植物园等十余个热门观鸟点位,并采用“室内讲座+实地观鸟”的形式,系统介绍海淀区常见鸟类分布及保护现状,引导公众关注鸟类与环境的关系,共同参与生态保护。

“玉渊潭公园与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联手,提前两周筹备此次活动。”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生态宣教科负责人周宇琦介绍说,公园一直重视湿地修复和鸟类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为鸟类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目前已记录到近200种鸟类。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孩子和家长带来有趣的观鸟知识,助力城市生态建设。

“海淀观鸟”系列活动的意义不止于观鸟本身,更是为了提升市民对海淀区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接下来,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将通过持续组织相关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