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阳光洒落,温暖而不炽热,微风轻拂,纯净而清新,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直以来,海淀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五年获评市级优秀等次、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执法成绩全市第一、北京市生态环境行业考核全市第一……海淀,正以高颜值生态宜居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生态成绩单

空气质量连续十年城六区最优

水质优良比例100%

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在海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如今的海淀:蓝天白云常在。2024年,海淀区细颗粒物(PM)累计浓度为3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连续4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连续十年保持城六区最优;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293天,同比增加16天,比率达80.1%,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纪录。重污染天数0天,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城六区唯一无重污染天气的区。

水清岸绿常有。全区8个地表水市级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水体比例首次实现“双100%”。II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87.5%,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其中南沙河玉河橡胶坝东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跃升至Ⅲ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沃土良田常拥。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布设370余个监测点位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分析评估,海淀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低碳清风常驻。根据市生态环境局通报,海淀区2023年碳排放强度为0.116吨/万元,较2022年(0.121吨/万元)同比下降3.9%。经初步测算,2024年上半年全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683.3万吨,碳排放强度约0.1187吨/万元,同比下降4.7%。

生态万象常栖。目前海淀区共有生态系统群系83种,物种1299种,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维管植物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国家保护哺乳动物1种、国家保护蛇类1种。

用行动诠释担当

构建生态保护“一盘棋”格局

为了牢牢守护这一抹耀眼的绿意,全区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区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扛责在肩,一次次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精准督导,用行动诠释担当。

2024年,海淀区在市委赋予的“一个目标、五个作示范、五个当先锋作表率”新使命的指引下,以创绿为引领,将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0.1微克地降低空气污染指标,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持续提升绿色生产力发展水平,以生态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部署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工作,对标市级“含绿量”指标体系,健全完善区级“含绿量”提升机制,双周调度每月点评,紧盯治理进展和落地情况。区政府常务会定期通报全区道路扬尘监测和执法处罚比对结果,督促各相关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通过层层压紧责任,步步紧盯落实,促进辖区大气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三监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监测、监管、监察等部门以及辖区街镇等力量同向发力,精准治理大气污染。

四季攻坚精准治理科学施策打赢蓝天保卫战

为全面实现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针对不同季节污染特征,区生态环境局全年分阶段、分重点的精准治理,通过科学施策、精准管控,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稳步释放环境减排效益,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争取最优成果。

春季扬尘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春季以扬尘治理为重点,实施施工、道路、裸地、沙尘“四尘共治”,强化施工工地视频巡查和现场检查,提升问题发现效能,构建“发现-督查-整改-反馈-核查”闭环管理体系,从源头推进扬尘治理。通过“清单检查+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处级领导带队现场联合督导检查,压实扬尘管理责任,整治扬尘领域典型问题,确保扬尘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夏季臭氧专项整治精准推进。夏季以削减臭氧“前体物”为目标,编制各部门专项行动任务清单,重点强化移动源、餐饮油烟、油品储运销、汽修等领域无组织排放管控。先后开展8轮次处级领导带队“双周联合检查”,精准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依托移动走航、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汽修集群、重点点位等VOCs超标高值问题线索。6-9月环境VOCs浓度实现同比下降,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秋冬季污染攻坚全面强化。秋冬季围绕“日常降本底、污染削峰值”,将常态化管控与重污染应急应对紧密结合,加强区级排查,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污染隐患。建立完善“逐小时评估”“逐小时调度”机制,推行“应对措施清单化”“协商减排最大化”等有效做法,会同住建委、城管委、园林、水务、属地等单位综合施策,举全区之力提级应对,以极致的努力应对不确定的气象条件,确保秋冬季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一企一档一路一策绿色发展转型提质提速

“为进一步推进秋冬季采暖用能的清洁化和低排放化,我们会同区城管委等部门共同推进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深度治理,对无法接入市政热力‘大网’、不具备节约集约化利用条件的燃油锅炉房,因地制宜采取‘油改电’‘油改气’等清洁替代方式,有效降低了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科科员刘雷介绍。

其中,“石佛寺60号院”和“复兴路30号”分别实施了锅炉“油改电”。改造前,两处锅炉房采购燃油供暖,锅炉燃烧时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还存在噪声、异味和安全隐患。改造后,两处锅炉房全部使用蓄能式电加热设备,在节能降耗、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废料、废水和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

在宜居家园建设的征程中,海淀始终勇立潮头、先行先试,生态环境领域的绿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各部门高效协同按下创绿“加速键”,强化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协作,深挖结构管理、工程管理、管理减排潜力,及时疏通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移动源新能源化、绿色企业创建、扬尘管控等重点工作。

加快移动源新能源化步伐。鼓励使用和新增新能源车,提升环卫、出租、邮政、轻型货运等行业新能源车比率,加快促进新能源公务车辆更新。加快淘汰高排放老旧车械,坚持控增量、削总量,严格登记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执法检查,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力度,营造移动源绿色发展社会氛围。

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挖掘工业企业、汽修行业和锅炉单位提级创绿潜力。通过集中调度、培训宣传、核查走访等方式,细化分类台账,明确非绿企业创绿途径,鼓励企业做引领、做示范,借助一系列政策支持,增强各行业创绿提标的“内驱力”。对有提级基础的企业开展提级评估,邀请专家指导完善提升方案,新增10家绩效B级汽修企业,重点汽修集群百旺绿谷园区绿色汽修企业占比提升至50%。

提升扬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房建、市政行业“绿牌工地”创建为重点,加强排查梳理和整治提升,组织达标工地积极参与创建;对区内尘负荷月排名后10的道路,督促属地制定“一路一策”,推进道路“消劣”提升;持续开展0~5时渣土运输专项夜查,压实属地扬尘监管责任,强化工地、车辆运输过程管理和路面保洁综合整治,提升城市洁净度。

加强排放精准化监管能力。动态更新127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和63家一般报告单位“一企一档”,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完成碳排放数据审核、报送核查、监督履约工作。

打造试点示范标杆效应。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综合能源项目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项目获评全市先进低碳技术类试点。推动区域协作,落实《延海结对协作生态产品价值联动合作协议》,建立海淀延庆信息成果共享、政企合作交流机制,实现碳排放资源权益良性互动。

执法“铁军”刚柔并济

为高品质发展保驾护航

环保铁军,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强卫士,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先锋力量,日夜奋战在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生态修复的第一线,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数据守护每一片蓝天碧水。

“我们施工建设的时间很紧张,如果环评批复不能很快拿下来,非常影响项目建设。但我们把这个情况跟海淀区生态环境局说了后,生态环境局立马安排专人跟我们联系,从环评类别的确定到报告表的编制以及污染防治措施建设给予指导,从上报环评审批系统到拿到环评批复,只用了11个工作日。”北京齐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坚持“执法+服务”护航营商环境,区生态环境局结合海淀高校多、高科技企业多的特点,深入推进“执法+服务”,紧盯强生态促发展主线,探索常规性普法和定制化服务通道两种模式,制定内容、责任、措施三个清单,开展“入园入企”,覆盖200余家企业。此外,深化“放管服”“打捆”审批,实施轻微免罚首违法不罚制度,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生态环境执法更有温度。

发挥海淀科技高地优势,区生态环境局还坚持科技赋能优化监管模式,充分依托区城市大脑、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综合执法平台等,综合运用在线监测、遥感监测、用电量监控等科技手段,大力开展非现场执法,提高执法精准性和时效性。

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效能,区生态环境局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制定2024年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方案和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案件评查、执法记录仪管理等执法程序,出台现场检查指导规范和汽修、医疗等4个行业企业检查要点,全面促进执法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在监督帮扶方面,深化“线上+线下”双战场模式,高效完成4轮次远程监督帮扶和6轮次异地监督帮扶。同时,区生态环境局以“全员、全年、全过程”执法大练兵为抓手,扎实推进理论知识竞赛、执法案卷评查、执法视频巡查、队列训练和实战比武“五步法”,全面锻造执法尖兵。

2024年,生态环境12345市民热线工单受理量同比下降8.1%,餐饮类投诉量下降21.8%。其中,“每月一题”餐饮投诉量下降51%,降量全市第一;解决率和满意率连续三年双提升,获赠锦旗22面、表扬信19封,北京市生态环境行业考核全市第一。

2025年,区生态环境局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使命担当,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奋力书写海淀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