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的生态课堂上,16名来自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上庄校区的学生手持望远镜,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自然探索之旅。

孩子们首先观看了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宣传片,那美丽的湿地风光和多样的生物种类,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秘境的大门。随后,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生态宣教科讲师王妍力带来了一场《翠湖湿地常见鸟类》的趣味讲座。她通过图片展示、互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们观察鸟类的体型、捕食环境、喙、羽毛等特点,详细介绍了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游禽、涉禽、陆禽、攀禽、鸣禽、猛禽,并讲述了各类鸟在翠湖的常见程度。王妍力说:“我们在绕湖走的时候会发现,外湖见到更多的鸟是游禽和涉禽,它们体型较大,更容易被孩子们发现,而像鸣禽、攀禽等体型较小,不太容易被观察到。”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奔向室外,开启了一场“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的观鸟之旅。在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生态宣教科高级工程师徐晓梅的带领下,孩子们漫步在翠湖湿地,尽情探索自然的奥秘。树梢上,喜鹊欢快地“喳喳”叫着,像是在欢迎小客人们的到来;白头鹎安静地梳理着羽毛,宛如一位优雅的绅士。突然,几只苍鹭掠过天空,翅膀划出优美的弧线,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来到湖边,高倍望远镜成了“魔法放大镜”,普通鸬鹚稳稳地站在木架上,鸿雁和绿头鸭在水中悠闲嬉戏,小??调皮地玩起了“潜水游戏”,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快看,小白鹭!”不知谁喊了一声,三五只白鹭轻盈掠过湖面,带起细小的水珠,仿佛在演奏一曲自然的乐章。孩子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提出问题:“翠湖有多少种留鸟?”“迁徙季会不会有稀客来?”这些充满稚气的问题,无不透露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课堂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特色主题。其中,鸟类环志课程、观鸟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据徐晓梅介绍,“鸟类环志课程让孩子们亲手为鸟儿戴上‘身份证’,追踪它们的迁徙轨迹;自然观察笔记则教会孩子用图文记录生态密码。翠湖湿地生态课堂依托公园20余年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打造出鸟类环志、四季观鸟、湿地植物探究等系列课程,旨在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教育体验,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感受大自然的多彩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

”自然观察笔记也是生态课堂的一大特色。”徐晓梅说:“自然观察笔记类似于科学观察,这些年被广泛用于培养青少年走出户外,用五感沉浸式观察动物、植物、昆虫等,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呈现。生态课堂不仅引导孩子们制作湿地类和植物类的自然观察笔记,还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自然笔记大赛。”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更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培养出更多热爱自然、关注生态保护的青少年,他们将成为未来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