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从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获悉,7月1日至7月31日,由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时空穿越忆初心,车站赶考颂党恩”主题文化打卡活动将在清华园车站旧址举行。在现场看到,站内精心布置了“党在我心中”“红心向党”等主题创意拍照立牌,还特别准备了“重温‘进京赶考’精神”特色明信片,每日限量300张免费发放。并设有“红色盖章处”,让承载着“赶考”记忆的印章,成为市民游客与历史对话的见证。
这座见证新中国启程的红色地标自2023年3月25日重新开放以来,成为海淀区红色教育的“活课堂”。两年来,累计接待团体1319个,参观者超11万人次,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
跨越时空的“赶考课”
近日,清华园车站旧址迎来夏日参观热潮。中关村三小一年级学生在清华园车站旧址前举行入队仪式,庄严的宣誓声在1949年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上空回荡。
走进清华园车站旧址,210平方米的专题展览《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以20余件文物、10组多媒体互动设备,还原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细节。
红色教育远不止于展柜。2023年,海淀区文旅局推出的14.5公里“进京赶考路”红色骑行线路,串联起了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馆等节点,通过“微党课”讲解与青年快闪宣讲还原历史场景,累计吸引超5000人次参与。当一群身着运动装的大学生跨上单车,车轮转动间,一场特殊的“红色骑行之旅”开启。参与骑行的大学生感慨:“车轮下的每一公里,都是对‘赶考精神’的体悟。”
更鲜活的体验来自情景剧《跨越时空的对话》。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们用生动的对话还原毛泽东主席下车的场景,通过艺术演绎让观众与历史“隔空对话”。这种“文物+演艺”的模式,让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鸣”。
清华园车站旧址还与京冀两地联动,将西柏坡至北京的7处重要革命旧址串联成主题游径,2024年贯通仪式吸引京津冀游客超2万人次,成为跨区域红色协同的典范。
多方共燃“红色薪火”
“欢迎大家来清华园车站旧址参观,1949年3月25日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踏上了北平的土地。‘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在这里……”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茜站在车站前,带领观众踏上红色之旅。像她这样的志愿者,车站共有近50名,两年来累计提供志愿服务超过500小时,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清华园车站旧址的活力,源于‘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1+N’机制。”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主任李志表示,该项目由海淀区文旅局统筹资源,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负责运营,香山革命纪念馆提供史料支持与指导,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共建实践基地,街道社区动员社会力量,形成了覆盖教育、文旅、社区的红色生态圈。
青少年是这里的“主角”。中关村一小、三小等学校在车站举办建队日、红领巾交接仪式,通过实地研学、仪式教育、艺术创作等形式,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少先队员向车站赠送“赶考精神”主题画作,通过“触摸铁轨+聆听讲解”铭记革命历程,厚植家国情怀。“我要像革命先辈一样勇敢!”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
市民参与热情高涨。科馨社区组织的Citywalk活动吸引居民重走“赶考路”;在苏家坨镇、四季青镇等社区,1500余名居民聆听“进京赶考”的故事。今年车站启动老物件征集活动,目前已收到居民捐赠的照片、报纸、铁路服装纽扣、工作证珍贵实物10套18件,通过颁发纪念证书、举办专题展览,将“历史碎片”转化为教育素材。
赋能新时代思政课
“清华园车站旧址自开放以来,通过‘场景活化+主体联动+分层施教’的创新实践,实现社会效益的深度拓展与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形成可量化、可感知的育人成果。”李志介绍。
数据显示,清华园车站旧址自开放以来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70余场,覆盖高校师生、党员干部、青少年超10万人次。2024年,清华园车站旧址以扎实的实践成果获评“北京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推荐项目”。
车站更深远的价值在于育人模式的创新——这里构建了“资源整合—分层施教—常态运营”的闭环。针对青少年,设计“触摸铁轨+艺术创作”的沉浸式课程;针对党员干部,推出“微党课+重温誓词”的党性教育套餐;针对市民群体,开发老物件捐赠、红色宣讲等互动项目。车站还以“3·25赶考纪念日”“七一”等节点固定开展活动,形成“展览+研学+实践”的常态化机制。
学术研究为红色教育注入持久动能。车站与高校合作开发“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开展联合讲座、主题展览,覆盖师生超2000人,2024年录制的课程荣获“守初心·筑匠心”迎国庆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北京市一等奖、“激昂青春展风采强国有我新征程”职业学校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北京市三等奖,形成“交通+红色文化”特色育人模式。
“发挥好红色资源的价值,关键在‘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让历史可触摸,让精神可传承。”李志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模式,让这座百年车站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
站在清华园车站旧址的站台上,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脚步交织。这里不仅是红色地标,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随着“赶考精神”进一步融入区域发展,这座车站将继续书写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海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