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手腕发力,球拍要顺着音乐节奏画弧线……”近日,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舞蹈室内,柔力球培训班学员们在教练指导下,随着歌曲《茉莉花》的旋律,手持彩球,舒展身姿。

“现在的活动中心特别敞亮,舞蹈室的落地镜让动作看得清清楚楚!”居民马大爷跟着教练打磨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作为街道“博学青龙”系列培训的常客,他见证了文化活动中心从旧址到颐和园旁新址的升级——不仅增设了百姓剧场、数字阅览室等功能区,还引入北京书法家协会、专业合唱团等师资力量。“街道为我们老年人打造了特别好的锻炼场所,还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配备了优秀的老师。四五年前,我的身体状况很不好,经常生病。但自从开始在这里跟着老师学习,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锻炼带来的好处。”马大爷笑着说道。

这正是青龙桥街道“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青龙桥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围绕文化馆和图书馆功能定位,打造更丰富便捷的文化服务平台,提升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今年上半年,青龙桥街道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培训课程133场,其中包含文艺演出6场、读书活动14场、非遗手工8场、红色主题文化活动3场,还有声乐、舞蹈、朗诵、模特、柔力球健身、太极拳等丰富课程,以“多元化供给+精准化服务”的模式,让文化滋养渗透社区每个角落。

“今年,青龙桥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推出朗诵、声乐、太极拳、柔力球等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每日平均开展5次培训,每节课时长达2小时,平均每次吸引约50名居民踊跃参与。活动中心特别聘请专业院校的老师授课,为群众带来专业、系统的培训指导。”青龙桥街道文化组织员温顺英介绍道。

在另一间教室内,现场被布置得充满艺术气息,一幅幅精美的油画作品挂在墙上,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崭新的画架、调色盘、颜料和画笔。授课老师现场示范如何调色、运笔,教大家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美丽的图案。居民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有人描绘新年日出,有人描画温馨家庭场景。居民接先生家离街道活动中心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每次他都骑自行车过来,在坚持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好。他说道,“街道开设的绘画班,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绘画能让我们心情更加开朗,充实精神世界。”

区文化馆青龙桥街道分馆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软硬件设备设施,举办不同群体的阅读、艺术培训、文艺演出、全民科普讲座、非遗手工制作及街道级趣味运动会、文艺擂台赛等活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