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下班、带孩子玩都绕着这块地走,之前这里杂草丛生,尤其是夏天蚊虫乱飞。”近日,家住海淀区四季青镇西冉社区德顺园小区的居民张女士看着身后焕然一新的绿地感叹道:“现在这里多漂亮,看着就温馨!”
“原先小区楼门前都是‘私家菜园’,杂乱无序。”北京西冉德顺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董宁道出了小区一直以来的治理痛点——部分公共绿地长期被居民私自开垦,菜畦杂乱,既破坏整体环境美感,又滋生蚊虫。但短短数月,一场由“毁绿种菜”到“共建花园”的蜕变悄然发生,其背后是西冉社区党委激发共建共治活力为基层治理注入“元气”的生动实践。
“拔菜”不易
拆“心墙”需用真情
“德顺园小区是一个回迁的老旧小区,不少居民还保留着自己种菜的习惯,这也是社区开展提升改造工作最顾虑的。”四季青镇西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继红表示,将公共绿地改造为花园景观的规划一经提出,便遭遇了不小阻力。不少居民对自己辛苦开垦、照料多时的“一亩三分地”难舍难分,抵触情绪十分强烈。
面对僵局,西冉社区党委与物业除了在微信群、公告栏广发通知,召开线下座谈会详述规划意义,一场更需耐心与温度的“攻坚战”在楼门内展开——他们启动了“一对一”入户宣传,挨家挨户做思想引导。
“我们理解居民对亲手种植作物的感情。”董宁坦言,其中有一户居民对菜地感情尤为深厚,物业工作人员先后五次登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关键的是,他们带去了月季等花卉植物的种植效果图,用看得见的美好愿景疏解了居民心中的担忧。
经过两三个月细致工作,22号楼、23号楼、24号楼前等重点区域的菜地清理终告完成。“截至目前,德顺园小区已经没有居民私自种菜了。”董宁欣慰地表示,四季青镇社区建设办公室支援的草花种子,及时在原菜地上播撒下新生的希望。
“元气”注入
小花园承载大民生
菜地清理只是社区在党建引领下迈出的拓展基层治理新路径的一小步。近期,四季青镇政府、西冉社区及物业还联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针对德顺园小区公共空间的一处绿地,启动了“元气使者·花园觉醒计划”。
不同于自上而下的“退菜还绿”,“元气花园”自孕育之初就深深烙上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印记。项目团队通过多次线上线下召开研讨会,反复打磨方案;西冉社区更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居民对花园功能、布局、植物种类的真实想法。
“我们希望通过‘微花园’改造,不仅美化环境、提升居住舒适度,更要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同投身社区共建。”朱继红道出了核心理念。最终,一个融合了生物多样性科普、自然疗愈休闲、共享自然连接三大功能的“元气花园”方案出炉了。
“元气花园”落成当天,众多亲子家庭化身“绿色使者”,在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兴致勃勃地投入挖坑、放苗、培土的工作中。一株株花草在大手、小手的协作下扎根沃土。种植刚结束,现场秒变“创意工坊”——孩子们用缤纷颜料在步道砖上尽情彩绘,亲手为昆虫搭建安家小屋,共同播撒下对繁花似锦的期盼。
“彩虹步道是孩子们亲手画的,花是他们亲手栽的,连昆虫屋也是他们一点点做的!”居民张女士表示,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土地,责任感也在潜移默化间悄然提升。“妈妈,以后我要天天来照顾我的小花!”这句稚嫩的话语正是社区最渴望听见的回响。
分区设计
全龄共享静谧空间
“元气花园”的精妙之处,在于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全龄居民的需求,成为社区情感联结的新枢纽:静心颐养区种植了舒缓身心的芳香植物,成为老人们闲聊家常、享受宁静的舒心角落;童趣探索园则选用色彩绚丽的菊花等植物,并设置由孩子们亲手组装的昆虫屋,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兴趣;青年元气场则种植鼠尾草等带有浪漫气息的花卉,为年轻群体营造工作之余短暂放空、汲取自然能量的静谧空间。
“这花园不仅是用来观赏的,更是大家活动、放松、互相交流的共享空间。”朱继红描绘着未来图景,社区计划围绕“元气花园”持续开展认识植物、亲近自然等亲子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清理楼前杂物,拓展绿色空间。
从私自开垦的“菜农”到共建花园的“园丁”,德顺园小区居民的角色转变,映射出社区自治善治的新路径。当杂乱空地被缤纷花草取代,当邻里在花香中笑语寒暄,当孩子指尖沾着泥土种下整个春天——这方被唤作“元气”的微花园,滋养的不仅是草木,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青芽。